公元前2500左右的山东龙山文化,也就是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如图056)。龙山文化它显著的特征是大量的磨光黑陶,这些黑陶取代了黄河流域长达2000年的彩色陶器。彩陶的消失可能与彩陶图案作为象征性表意功能的消失有关,即被新的表达信息的载体所取代,比如书写介体的发明。龙山文化磨光素面黑陶取代长达数千年的彩陶,正好是一些表意的刻画符号出现在陶器表面的时候。这不是一个巧合,正是表意符号的出现,取代了彩陶几何图案的象征性功能,结束了彩陶图案数千年来承担的表达意义和传达意图的使命。
龙山时代的黄河流域开始出现相当数量的玉礼器,如陕西神木石峁、山西襄汾陶寺等遗址都出土了礼器性质的玉器,琢玉工艺也很成熟。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的龙山文化地层中,出土了以鸟形、鸟头形、玉珠等相配成组的玉器,这些组合方式除了具有形式上的装饰美感,还有更丰富的象征意义。从此时开始,黄河流域制玉的工艺和规模开始超越长江流域(图057),一个明显的理由是集约化农业开始在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逐渐兴起,正是由于这一伟大的人类工程的应用,我们将看到都市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建立起来,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地区此时的制玉工艺和其他手工艺正是稍后那些都市手工业的先声。如果非要把作为考古学定义的“龙山文化”与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年代对应起来,它大致相当于传说中的“夏”。“夏”是我们熟悉的,那是一个英雄的年代,有中国人至今仍旧供奉和尊崇的“尧”、“舜”“禹”。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个与“夏”这个朝代具体对应的考古遗址,而只能在时间的外延上与某个考古遗址的年代上重叠,比如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这些文化遗址大多分布在黄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
我们在前面大波口一节中提到过,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的玉器制作不及南方的长江流域和北方的辽河流域发达,至少从现在的资料看是这样。但是我们也注意到,都市一一也就是文明真正的发生,却是在这一流域的中心地带、即后来的文明中心地带一一中原腹地。都市的兴起与这一地域的史前文明有直接的联系,二里头都市的兴起很可能直接源于河洛地区的河南龙山文化。虽然由于考古资料的缺乏,我们在这一节中无法直接呈现珠子一类的实物,但是考虑到黄河中游的龙山文化对于中原腹地文明的发生之重要,对这一环节的叙述无法忽略。也许在将来,新的考古资料的出现将弥补该地域这一时段实物资料的空白。
华北平原不产石材,这可能是它早期的制玉工艺和规模都不及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发达的原因之一,但是,都市的优势是有了专业分工和职业化的工匠,以及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和大规模的贸易行动。制作帮侈品的原料能够通过贸易源源不断地贩往中心都市,并以聚落或部落文化无法企及的专业分工协作的高效率,生产出数量和质量都惊人的手工艺品。作为强势文化的都市,在文明发生之初像海绵一样吸纳了周边和遥远地域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并将都市的文化和文明随产品一同扩散。虽然史前的中原并未拥有像长江流域那么多的个人装饰品特别是珠子的实物资料,但是在进人都市兴起以后的文明时代,这里却是个人装饰品以及其他艺术品最丰富优美的中心
以上文本由【牧古说宝珠】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