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坚持学习,追求进步和提高吗?
1
从进入小学到大学毕业,我们学习了十六年,这是我们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学习经历,也是我们最重要的集中学习的时间。
上学的时候,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练习题,这是我们重要的学习方式。尤其高考前,大量刷题是我们的日常功课。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一节课时间,轻松高效的完成一套模拟题,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能在一节课时间内基本完成,那么这一套试题难度应该不会太高。
大部分题目我们都能搞定,可能会有个别的在完成时较吃力,或者心里没底,或者搞不定,这时候内心是最满意的。这次练习让自己感觉知识掌握的还不错,个别地方还需要再重点练习提高。
其实,那些轻松完成的题目很难帮助我们提高,无非是再一次复习熟悉,让我们保持题感。真正让我们进步的机会,就藏在那些我们无法搞定的题目之中。搞不定的难题让我们有挫败感,让我们痛苦,但就是在痛苦中我们进步最快。
2
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在舒适区我们做事感觉得心应手,对这个环境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在恐慌区,我们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在学习区充满新颖的事物,一般也不会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在这个区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是真正在学习。
我们一般不会进入恐慌区,即使真的误入,也不会长久的鏖战。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依恋舒适区,沉溺于舒适而没有机会成长。
我们努力进入学习区,让自己保持学习状态。当你感觉自己很舒适的时候,可能你追求的只是形式上的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区。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我们挤占自己休闲的时间,努力的阅读学习。如果只是让信息流过脑海,受到一番新鲜刺激,这个过程会很愉快。但这时候你没有离开舒适区,只是在消费别人的观点,你收获了一次越快的阅读体验,但对成长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不是休闲阅读,我们应该克服惰性,让头脑中的思维运转起来,带着问题和思考来阅读。翻完每一页的内容,并不是阅读的结束,完整的阅读还包括最后的思考分析和整理输出。
随时随地的学习,就是随时随地的不放松,时刻保持着警觉性。从当下的环境中,寻找学习的机会,发现能给自己带来思考的触发点,让自己有练习的机会,从当下的情景中学习提高,不允许大脑闲置。
3
当我让自己离开舒适区的时候,就要时刻保持紧张状态。
跑步是最简单有效的锻炼方式,不久前我决定开始培养跑步的习惯。培养习惯的训练过程,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为了从晚上挤出跑步时间,我要改变刚刚成型的晚间写作习惯,打破刚刚建立起来的舒适区。回想一下,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跑步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自己都被吓了一跳。不只是跑步,也没有其他的运动计划,主动的身体活动几乎没有。从这样的一个基础开启跑步计划,就是逼自己离开舒适区,带着一点点的恐慌进入学习区,这不会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为了坚持公众号文章日更,丝毫都不敢放松。清晨一起床,就不允许头脑闲置着,就要从脑袋中往外挤灵感。边刷牙边开始思考今天的写作主题,构思文章要点和案例。比如这篇文章,就是早上刷牙刷出来的,洗漱完赶紧写下来,不然一会儿就忘了。那么,坚持日更,到底是一种折磨还是修炼?
学习和进步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当你感觉舒适的时候,就要警惕了,很可能你又沉入了舒适区。追求成长,就是追求挑战,不会是一种很自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