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大多数事情超出我们的理解之外。
——张爱玲
逃出“张家”大院的张爱玲,痛生失望,心灰意冷,恨意丛生——如此来描摹绝不为过。一个少女,承受的不为人知的家庭暴力,而这家庭暴力的根究溯源,太多道不清、说不明。该怎么来定位这段经历和这段经历所造成的心灵、精神创伤?我们任何人都不是当事人,都没有资格去评述当时情形,我们只能在张爱玲的只字片语中找寻一些蛛丝马迹。还原她真实的心境。一则报纸刊登的新闻,标题是这样的:“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这是怎样的生活!这是怎样一个女孩的生活!”)文章内容自是不同凡响了。不知道当张廷重看完后会作何感想。他是一直订阅这份报纸的。张爱玲选择在这份报纸投稿,目的很明显,一是张廷重能看到,二是美国人办的报纸绝不会将这个故事给“吞”了下去,会将原稿一字不漏地传递到该知道的人和人群里。这就是张爱玲,敢做、敢揭短的张爱玲。性格的极端是如何的逼人,迫得人只能利用媒介的喉咙来呐喊,来泣诉心里的不平。张爱玲是叛逆的,敢作敢为。她也是懂得如何用更好的途径和方法做成一件事的。她懂社会,懂人性。她世俗,清傲。她成熟,也有淘气的一面。当她在直视一端的侧影时,脑海里便有了世界的不同变幻,她眼里总是充满了别样的感知和醒悟。
这件事再次被提及,是1944年4月张爱玲与几个女作家聚会时说的:“第一次的作品是一篇散文,是自己的一点惊险的经验实录,登在1938年的英文《大美晚报》上。”不避讳,不刻意。张爱玲一直遵循如是说,这就是她的性格。可以从这些词语里清晰地看出,张爱玲对生活,对事情的淡然和放下,这是一种境界和修养,或是不屑。
试想,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后的张廷重肯定大动肝火,怒气冲天是在所难免的。但这时张爱玲已经逃离了家中,他也只是自我发泄一阵,自己生自己的气罢了,能如何?
逃是逃出去了,张爱玲这一刻的解放,却引来了今后许多的困难。去投奔母亲,这是自然,也是肯定的。黄逸梵对女儿的到来作何感想,其实可以随着一些相处,共同去感觉和体会。母亲爱孩子是自然的,但是,那得看母亲的经济承受能力了。黄逸梵一直靠变卖古董过活。和弟弟一起分割黄家的财产时,弟弟主要继承地产,她要了古董和首饰。或许是想古董在外国较为值钱,容易携带出国门,而固定资产一点也不活泛,一时想处理掉很困难。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黄逸梵最终的打算和心思,是决定好了要去国外定居的。多了一张嘴,黄逸梵得重新定位生活,不简单是吃穿的问题。女儿的出国留学经费,基本是落到了她头上,而要想真正能走出国门去留洋,张爱玲目前的功课还是不够的。这事到了这份上,多的钱都会出,何况少的呢?于是黄逸梵便请了一位犹太裔的英国人为女儿补习数学,价格每小时5美元,这个价格在今天,可能不以为然,但当时就不一样了。而如今的补习质量也不能同日而语,灌输式的,孩子长不长进与补习老师关系不大,大多批量作业。花了代价的结果非常好,张爱玲在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的考试时,以第一名高居榜首,取得了留学资格。不得不说,这个家族的血统如何的了得,遗传学告诉我们的科学定论,多数演变和承袭的基因是极好的。天不待人。不眷顾了,上苍也学会了开玩笑。在今后还会有许多的玩笑在一代传奇张爱玲身上体现。让她如何不传奇!张爱玲的发奋图强,没能让她如愿拿到伦敦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原因是欧战爆发。不过,还好可以改签香港大学,也算是无可奈何的慰藉吧。在女儿一心留洋的事情上,黄逸梵是一直占主导的,包括张爱玲的学习路,都是黄逸梵一手牵引的,不得不说她的用心良苦和希冀之心。张家自张佩纶去世,李菊耦管家开始,尽管大事都是放权张佩纶的二儿子去做,但是,李菊耦的强势权威是没人能撼动的,她在李家时就是李鸿章的助手,李鸿章特别喜欢这个女儿,时有需要处理的内务函件也会偶尔让她帮手,所以一直到了23岁也未嫁,李鸿章舍不得,更舍不得她嫁了他不欣赏之人。到了自己的女儿张茂渊的教育,她作了公子打扮,叫佣人呼其为“少爷”,可见她对女子的重视,这种思想的影响,以致后来自己的媳妇也是新式的人。出了奇的一家人。而这两代女人的婚姻,没一个是圆满美满的,一个夫君早去,一个离婚,终于看着有一对有情人吧,也心生许多间隙。对于张爱玲,从姑姑的关爱里,从母亲从小到大的培养里,都可以分明地看到一条主线,希望培养出一个自强、独立、自爱的张爱玲来,希望她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嫁一个如意的郎君。黄逸梵一直不惜代价送张爱玲去贵族的女校为何?气质、高贵、知性,见多识广的女子只有名校才可能产生。黄逸梵最终的思维还是固定在要为张爱玲寻到一位好夫家的模板里,她也没跳出这个局限。和张爱玲生活一段时间后,黄逸梵内心或许发生了细微变化。张爱玲是从母亲的一些言语中感觉到的。先是张爱玲不会打理自己的生活。黄逸梵和小姑子是一同去过外国几年的人,吃、穿、行、学都靠自己一手一脚去完成,自理能力肯定不错的,尽管是大门庭出去的千金小姐,外国哪管你是谁不是谁,因此,独立性强。而张爱玲则不同了,一直是跟在父亲后面成长的,家中有佣人照料一切,哪用得着自己动手?即使住校,也是懒散人了,没有更多的与普通人的生活接轨,当这一切陋习展现在母亲面前时,黄逸梵和张茂渊经常教导她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如:洗衣服,做饭,买菜,搭公交车,省钱等,后却毫无改变、进展,黄逸梵彻底失望了。黄逸梵一直要强,也有湖南妹子的火辣。即使自己是缠过小脚的,她也要穿皮鞋,摩登时尚,不输了半分勇敢。在外国,学会了滑雪、游泳,她将在阿尔卑斯山滑雪和穿泳装的照片给亲戚看,颇为得意。黄逸梵为张爱玲付出的,只有内心清楚,张爱玲有时能隐约感觉和感知一二。其实,黄逸梵这样的女人,尽管离婚了,以她的性格,寻一个兴趣相投的人走进结婚殿堂是很容易的,漂亮、前卫、热情洋溢的她。男友是有的,黄逸梵也在某次带回了中国,只是一直未婚,或许有许多不为外人道的想法吧。
张爱玲是这样揣度的:“看得出我母亲是为我牺牲了很多,而且一直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这时候,母亲的家不复是柔和的了。”后来,据张爱玲的表哥向张子静透露,母亲黄逸梵的外国男友是一个美国人,做皮革生意的,40多岁,长得英挺俊美,名字好像叫维葛斯托夫,后来死于新加坡的战火。男友去世后,黄逸梵在新加坡苦撑日子,损失惨重,一度行踪不明,与家人失去联系。后来才知她去了印度,做过当时与甘地积极推动印度独立的尼赫鲁(后来曾任印度首任总理)姐姐的秘书。黄逸梵应该是深爱着这个男人,他的离去对黄逸梵的打击可想而知,影响巨大。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没个定数,人生如此,美好或瞬间而逝,宛如镜中花、水中月。对于张爱玲,黄逸梵作何感想,这女儿是优秀还是不优秀,没人清楚她当时的想法。天才张爱玲,同样有许多我们见不到、猜不到的缺点和顽症。她同样也是一位普通女子,是一个禁锢在高门庭内,生活在市井中的人罢了。我们常常说,人有多优秀,缺点就有多突出。这是一种真实的写照。张爱玲在上海的生活就这样告一个段落,但是,关于在上海期间的写作天赋,似乎还是提得太少,需要再追溯回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