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给我打电话,说体育课的时候他要从楼上下来,他从台阶上跳下来的时候为了避开其他同学,扭到了脚。我就问他:涵涵,你能顶得住吗?你能走吗?他说我能走,能活动就是有点疼。噢,那就是没有骨折。我告诉他你现在回到教室去休息一下,可能就没事了,如果你顶不住的话,你随时给我打电话,我去接你来医院看好吗?之后涵涵就围绕着他脚受伤说了好多。我耐心的听着,他有疑问我就给他解答,我俩交流的很愉快,他也放心不少。我就觉得我的表现还不错,我没有埋怨他,我相信孩子,就算是他扭了脚,他也不是故意扭脚的。所以我如果还在说孩子,你老是找事不好好走路,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孩子的问题已经出现了,他身体受伤了,我觉得我能帮助他的就是安慰他,让他放松,这些伤痛他肯定会好,但妈妈的理解和包容,我相信他能记住。回家后我就跟爸爸说了这事。爸爸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怎么那么多事儿啊?爸爸对着我说的。我说你别这么说,孩子也不想扭伤,既然事情都出了,你就不要在那里抱怨。我觉得爸爸也挺有悟性,他出去对着涵涵说:还疼不疼啊?如果很疼咱们就去医院看看,过两天就好了,下次小心一点,要保护好自己。我相信涵涵没有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责怪,他自己心里会好受很多。晚上写作业涵涵有点抗拒,小儿子也有些哭闹,我反观自己的表现,通过两个孩子对比,对自己做一下剖析。小儿子哭闹的时候,我能放下手中的活儿,抱起他,找到他哭的原因,我应该怎么样去吸引他的注意力,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哭,我自己体会到我的这时候认为孩子不是故意哭闹的,一定有原因,面对孩子这个人的时候我自己体会到我当时的感觉是没有烦躁就是很心疼他,想着帮他去解除困境。在房间里他无聊的时候我想带他去看书,我仔细觉察了一下我当时带他看书的情景,我指着上面的图画认真的跟他讲解:这个是月亮一遍一遍的教他,并且看着他的眼睛对着他笑,我相信孩子虽小他一定会感受到妈妈身上洋溢着满满的母爱,我没有嫌弃他学的慢,他读出来我给他数大拇指,表扬他。在我小儿子这里,我就是一个天使,他有什么事情可以在妈妈这里快乐地解决。但是大儿子在我这里就没有得到该有的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他在做作业的时候,他拖拉我就会觉得他很烦,就会有一些的不耐烦,我感觉他做的太慢了,我感觉他态度不认真,我就认为他是故意的,我的评判就在这里面,我没有想着去认真的去教他,而是想,他六年级了,他就应该做成什么样子。现在这孩子没有这个能力,我没有去找孩子背后真正的原因,没有把这个原因给他去除,又不能心平气和的给孩子传递着学习是快乐的美好感觉,让孩子从我的脸上看到的是烦躁和厌恶,看的都是不美好的东西,孩子天生就想讨好母亲,因为学习而让孩子看到了妈妈的烦躁和厌恶,他会错误的归因,进一步加深他厌学的情绪,他怎么会对学习产生美好的感觉呢?这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想到的一点。我应该就像我教小儿子那样,耐心的讲给他听,脸上堆满了笑容,他讲对了给他竖大拇指给他鼓励,眼睛里充满着信任,周围都散发这爱,给孩子传递的学习是快乐的。完全的接纳孩子。但是大儿子真的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对他有的是催促,不耐烦和嫌弃。我是在陪他,但是我没有做到高效的陪伴,我的浑身都散发着不开心和低气压,心里想着怎么帮孩子把作业整完,怎么帮孩子把成绩搞上去,心里就认为孩子能力差怎么样才能帮孩子提升能力,潜意识里就不想信孩子这些学习能力都有,只是孩子缺少提取的力量。我想真正的帮到孩子的激发孩子提取的力量,我应该做的事是从我开始,他厌学了,那就说明妈妈没有给他传递学习的快乐,没有教会他应该怎么去学习,这是我的错误,我要向教弟弟读书那样,给他营造良好的氛围,把美好的感觉传给他,他学会了,给他竖大拇指,及时表扬,他需要帮助了他请求就给他帮助,面对孩子满脸堆笑,在心里相信孩子能行,接纳孩子现在的点点不足,直面困难,去评判,孩子不会就是不会,去除心里想着这些题他应该会,这个能力他应该有,要不会教会,没能力帮助锻炼能力,还得在愉快、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把学习的美好的感觉传递给他。我在不停的摸索中,慢慢的清晰。我可能不能一下子把事情做对,但是我一直不停向前走,我相信会有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