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两年,随着“全民阅读风”在全国上下刮起,阅读的人和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这使我们的生活出现了一些变化:每一个时尚开放的购物中心都会有至少一家阅读书吧,街角、路边的书店也被更多人注目,地铁高铁飞机上看书的人更少遇到被大家侧目的情况。
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也普遍认可“读书和健身是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这句话。
可是付费阅读却像是对这句话发出的挑衅。
2
周末,我和朋友约着去书店。
近半年来,我们的约会地点由商场改到了书吧。因为忙碌了一周下来,总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待半天放空一下自己。而之前常约的场合都不太满意:商场人来人往,太吵;家里有小孩在,太闹;去公园要看天气,太受局限。
书吧一般都会播放着舒缓的轻音乐,人多但不吵闹,有阅读的、有工作的、有低声讨论的、有小声聊天的;书吧同时提供饮品和甜点,适合久坐;这样的环境,既可以阅读又可以小声聊天,简直不要太棒!
新的约会地可以说是让我们接近10分满意了,除了一点:要想坐下来阅读或者小声聊天,需要有偿消费。这点让我们有点顾虑。
书店提供饮品和甜点。饮品有咖啡、花茶、鲜榨果汁,甜品有蛋糕、小点心,每一份平均单价在30元,按人头消费。
有人会说,这价位放在商场很正常啊,现在在哪里的消费不是这样起步呢。话是没错。
但是30元一杯咖啡与30元一碗面条比起来,我会选择面条;30元一杯果汁与40元一只小玩偶比起来,我会选择玩偶;30元一份蛋糕与50元一本书比起来,我会选择书。
这些举例是为了证明,一我不是很有钱,二我不是很有钱但我仍然喜欢享受,三我不是很有钱但我仍然喜欢享受而且我还会很理性的分析这钱更值得花在哪里。让我有所顾虑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因为我们约去书吧的频率还挺高的。
刚开始也没觉得什么,但是次数多了便觉得挺费钱的。毕竟我个人不喝咖啡,茶和果汁对我们也没那么大的吸引力,蛋糕和点心在面包店15-20元便可以买到口味不错的。而且,把舍不得买书的钱拿出来买饮品,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憋屈感。毕竟,我们的初衷不过就是想找个好一点的环境坐下来聊聊天、看看书、发发呆。
3
这个周末,我们俩又约着去书店,她想看书,我想写课件。我们便把约会地点定在附近一家新开的书店,这家书店评分4.5分以上,可喜的是它无有偿消费,对此我们挺期待。
我距离书店所在商场的位置更近一些,所以我先到商场去找书店位置。一上楼,远远的就看见了书店。还挺好找的,我心里想着,于是我给朋友发消息说书店很好找,我在店里等她。
结果还没到门口,我便听到一些很嘈杂的声音从书店传来。
走进书店,便发现了嘈杂声音的来源:书店设置有播放器和投影仪的售卖区,一个工作人员正在向一位顾客讲解投影仪,他用投影仪变换播放着视频和图画,边播放边讲解。因为播放的声音比较大,所以在讲解时他需要用更大的声音才能让那位顾客听清楚,书店里最大的声音就来自于这个区域。
投影仪播放器的声音和工作人员讲解的声音相互穿插,占据着这个书店的主声调。在主声调中,还交杂着书店播放的轻音乐。可能是想盖过那个主声调的缘故,轻音乐也比其他书吧的声音大很多。
刚进店我就有些犹豫了,不过还是找了个较远的角落坐了下来。我打开电脑打算写课件,但是就像有魔性一般,工作人员慷慨激昂的讲解语言一直往我的耳朵里钻。伴随着播放器里的视频声,我满脑子都是各种乱码符号,根本没法静下心来看课件。
我打算离开,但是想等到朋友来以后我们再一起换地方,于是我收起东西在店里转。我随便拿起一本书名挺有趣的书,翻开以后居然连目录都看不进去!我明显是被影响的心情烦躁了,如果继续待下去我可能会更烦躁。
没再多想,我赶紧放下书离开。直到朋友过来,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有偿消费有它存在的道理。
最后,我们依然选择去了书吧。那天我是心甘情愿、心服口服的掏钱消费的。相对于无偿消费却吵闹的环境,我宁愿选择有偿消费。因为有偿消费的阅读环境能让我们静下心来,安静聊天、享受阅读。
4
事后想想,现在的社会什么都不缺,却也什么都缺。你想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歇息一下,你想找一个舒适的环境放松一下,甚至你想找一片干净的空气呼吸一下,都得付费。为什么?
因为工作节奏很快,生活节奏加快,科技电子产品上的快速消费也极具诱惑力,所以导致你想慢下来的时候,变得不那么容易。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外力。
这些外力就是你进去便能投入其氛围之中的书吧、咖啡馆、茶道馆、养生坊、健身房等等。有人想挣这个钱,是因为有人想在这方面花钱,有需求便会有市场。你需要借助这些“外力”来提升自己或者调整自己,那么为你提供“外力”的一方在为你提供服务之后收取一些费用,也是很正常了。毕竟,要创造这个“外力”出来,也是需要不少成本的。
你选择无偿消费,你就要承受无偿所附加的吵闹、推销和打扰;而你选择有偿消费,就是选择用钱购买能够带你快速沉下心来的友好环境。
阅读还要付费?阅读当然要付费。你要追求好的阅读体验,必然要付出“代价”。
除非你有一颗即便身处闹市也波澜不惊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