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学派对货币问题的一般看法:
-
第一,货币不是中性的。
政府发钞后,货币流到市场中有一个过程,不像下雨一样,一下达到经济体的每一个角落,货币的增发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误导人们的行 动。 -
第二,资本是异质性的,不是同质的。
它不能像金钱那样,一旦形成投资,就不能轻易转移到别的用途上去。一旦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人们就得承担代价。 - 第三,社会机制是人们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事前纸上谈兵计划的结果。
奥地利学派如何看待在欧洲、美国多次发生的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起源是政府过度发钞
1、政府抵不住诱惑过度发钞的原因
最根本的一点:它需要花钱。
- 政府自己不能挣钱,只能通过收税、借钱或印钱的办法,来增加手上的钞票。
- 征税和借钱都要别人答应才行,印钱不用,所以政府总有过度发钞的冲动。
- 政府多印了钱,通过政府部门或银行系统把钱注入经济体后,整个社会货币流通量就增加了,钱多了。
- 在短期内,钱多了、借钱容易了、利息下降了,发出一个信号:未来商品变得值钱了。
- 利率是衡量人们耐心的指标,真实利率下降,意味着人们觉得未来前景更明朗,期货越值钱,人们觉得投资未来是有利可图的。
2、政府过度发钞产生了并不真实的利率下跌的过程,利率下跌诱发人们增加对未来的投资。
- 一开始,社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制定长期规划、筹措大笔资金,雇佣大量劳动力,准备大干一番。
- 政府增发的货币,像蜂蜜一样,悄悄地向社会、向整个经济体的每一个角落慢慢渗透。
- 慢慢的,人们感觉到物价开始飞涨,最后真切地感觉到通货膨胀到来了
3、政府的两难选择
- 继续增发货币,对通货膨胀、民众抱怨袖手旁观、充耳不闻;
- 顺应民意,增发货币步伐放缓甚至停止。
- 只要收缩货币的发行量,当初的那些长远规划,就没有足够资金维持,资金链断裂、泡沫破灭。
以上就是奥地利学派所理解的经济周期发生的过程。要避免经济周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政府一开始就要抑制住乱印钞票的冲动。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
要彻底地解决经济周期问题,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跑到政府的印钞厂,把电源给关了。
4、奥地利学派开出的药方
怎样才能有效抑制政府乱印钞票的冲动:
- 第一,回到金本位;
- 第二,实施自由发钞制度。
二、奥派建议之一:回到金本位
金本位,就是以黄金的数量为发钞的依据。奥地利学派认为,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基本不变的,如果以黄金作为发钞依据,就基本可以锁住货币发行的总量。
1、循环定义:一个信念
一米: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所经历的路程长度,叫1米
光速:每秒走299792458米,叫光速
- 光速是不变的常数,这是物理学家的一个信念。
- 金子的数量是一个常数,这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一个信念。
2、金本位不能解决问题
- 第一,经济体在发展,用金子所衡量的货物和服务本身在变化,物价不可能稳定。
- 第二, 金子的数量本身在变化,如果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人们发现、开采、人工合成黄金的积极性会大增。
三、奥派建议之二: 实施自由发钞制度
- 货币本身提供的作用是度量衡(尺子)的作用,越稳定越好。
- 如果由垄断机构(唯一的中央银行)负责发钞,缺乏权力制衡,可能滥用权力。
- 允许多家银行同时发行自己的钞票,这些不同银行发行的钞票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谁乱发钞,谁的货币价值就会贬损、不被人接受、被淘汰出局。
- 中国以前不同的银庄之间发行的银票
- 今天流行的比特币
课堂小结
1、奥地利学 派对经济周期发生过程的理解
- 由于 政府过度发钞,短期内误导人们对未来的决策,产生暂时的繁荣景象。
- 当政府停止过度发钞后,泡沫就会破裂。、
- 为了抑制政府过度发钞,奥地利学派提出两个基本解决办法:
- 一个是金本位;
- 一个是自由发钞制度。
课后思考
让私人银行之间自由发钞,当然会形成一种自由竞争的态势,但即使是今天钞票是由国家发行的,那么国与国之间不同的钞票本身,是不是也形成了一种互相竞争的态势呢?
确实如此,国家之间发钞就是比丑,五十步笑百步,每个国在家的政府都难以抑制货币超发的冲动,只要超发的程度不比其他国家更严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