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翻译”稿,试图将原稿中复杂难懂的语言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下是“翻译”后的文章,看看曾作为高中物理老师的我“翻译”水平如何吧。
欢迎来探索大脑的秘密。我是XXX。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飘着雪的冬天,你把手伸出袖口,一摸铁栏杆,不禁打个哆嗦,那是因为冷。可你是如何感觉到冷的?
因为有东西在帮你把冷的信号传给你的大脑。
那是谁在发送“冷”这个信号呢?
答案是大脑里的神经元和突触,正是它们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它就像一个搬运工,将人类的五种感官搜集到的所有外界信息传递到你的大脑。比如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你闻到她身上飘来的香味、你听到她动听的声音,都是神经元在起作用。它作为搬运工传递着从眼耳口鼻手这些器官接收到的信息,这个传递过程就像在长城上点烽火台一样,一个接着一个,最后传到你的脑中。然后你就感觉到,噢,原来是这样一幅画面、这样一种味道、这样一段声音。
那神经元到底长什么样呢?我们都知道一般细胞的样子,那是一层细胞膜包着一包物质,就像一个装了水的气球。这个气球就叫“胞体”,就是细胞体的意思。
而神经元除了拥有一般细胞的结构外,还从细胞体上长出了一根根的小触手,就像刺猬身上的突刺。这些突起的小触手被叫做“神经突起”。刺猬身上的刺大同小异,但神经突起却不是。神经突起有两种。一种突起长度较短、但数量较多,就像树林里的树木一样,所以我们叫它“树突”,它负责接收信息。另一种突起明显不同于其他的,并且只有一根,它的名字叫“轴突”,轴是车辆轴承的轴,轴突负责发送信息。
轴突长短不一,人身上最长的轴突要从脚趾一直到脊柱的尾端,大概有一米。其他体型更庞大的动物就更长了。比如长颈鹿,它的初级传入神经轴突有五米多长。你可能认为这并不长,但相比于神经元细得可怜的直径来说,5米已经是天文数字了。如果把健美教练的手臂比做轴突,那这个长度就是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
讲到这里,你就知道神经元的样子了,它在一般的胞体之外还有着“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突起。树突、轴突、胞体共同构成了神经元这个基本单位。
你可能会问,作为大脑的基本单元,神经元就是大脑的全部吗?并不是。如果搞脑内民主,神经元是做不了多数党的,因为其数量只占约10%。剩下的90%叫做“神经胶质细胞”。可即使占九成,神经胶质细胞依旧不能作为大脑的基本单元,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功能差异。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就像是主仆一样。神经胶质细胞是个丫鬟,天生为神经元服务,用来隔离周围的神经元,并且为神经元输送营养,所以神经元才是真正信息传递的核心。
在从外界到大脑的这一条长长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作为驿站的神经元已就位,但它们却只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什么实现了它们之间的沟通连接呢?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基本单元了——突触。
“突”是树突、轴突的“突”,“触”是接触的“触”。简单来说“突触”就是轴突和树突接触的地方。它很像我们熟悉的关节。肘关节连接着大臂和小臂,膝关节连接着大腿和小腿,而突触就连接着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
我们来模拟一下信息传递的过程。一个神经元接收到了信息,传递给轴突,到了轴突的末端后,再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接收到信息再告知神经元中心的部分——胞体。这就完成了一次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第二个神经元胞体一看,这样太麻烦,轴突直接把信息传给我也行,于是就建立了另一种信息传递的通道。
在这个传递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突触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传出信息的轴突末端,我们叫它突触前;另一部分是接收信息的树突或者胞体本身,我们叫它突触后。突触前和突触后共同组成突触,它就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桥梁。
那突触传递信息的神秘的方式又是什么呢?神经科学史上曾有“汤与电火花”之争,“汤”一方认为突触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而“电火花”一方则坚信神经元间是直接用电刺激来进行沟通的。这场争论并没有输家。虽然大多
数的突触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这种化学物质叫做“神经介质”,但也有一种用电沟通的突触。这种突触的两侧相邻细胞离得很近,近到了细胞间缝隙只有2纳米,我们把这种连接方式叫做缝隙连接,它使得带电离子可以在细胞间流动,从而实现动作电位的传递。
你一定会觉得奇怪,动作电位是什么? 跟神经元的信息传递有什么关系? 它对可爱的突触做了什么?别着急,在下期“大脑内的通讯”中,你还会进一步了解我们的老朋友神经元和突触,还会认识新朋友:神经元的“语言”—— 动作电位。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