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古时细腻与雅致的生活情趣。踏雪寻梅,月下采莲,花开恣意赏,花落熬粥汤;风起修竹,伴乐品茗,诗词对赋,琴瑟和谐,都令我心驰神往,虽不能至,终向往之。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古时人们的生活,或庭院抚琴,或泛舟湖上,晨起花下诵读,不觉余香满身;桑树绿荫里石桌一方,酒盏清香,三五好友共叙,美人扇遮娇颜,眼角眉梢皆是柔情。四时明媚,岁月静好,此生莫不清欢。
古人的书房常有一张茶案,三面书墙。以花草为阶,以诗词为屏。我特别神往古人在冬日里读书的情景,那实在是最风雅的事,货或寒风飘飘,飞雪飘零,天地间茫茫不知踪影时,抱一暖枕,拥衾而坐,一明灯,一暖酒,一卷书,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或细雨敲窗,疏冷清脆,庭院内蒙蒙可见隐约时,倚一绿窗,靠褥而坐,一炉香,一清茶,一卷书,悠悠所思,清净悠远。如此结庐在人境亦无妨。早起焚一柱香,拂一室尘,轻掀竹帘,让光线一点一点满进来,由此,书香邀花影,日光染清眸。
沈复之妻芸娘,在夏日荷花初放的晚上,用小纱囊装上茶叶,放在荷花蕊上吸取雨露精华,第二天取出用泉水冲泡,清香幽润。而那《红楼梦》中的女儿妙玉,亦有这样一颗七窍玲珑心,以白梅之雪融水泡茶,清冽幽香,这样的巧妙心思竟连黛玉都不曾察觉。
南北朝时期,每年阴历八月初一,人们会早起采集草木上的露水洗眼,女子还要精心制作“眼明囊”赠送亲友邻里,互相祝愿眼明心清。露水的清新之气凝结草木的天然幽香,寄托着人们相守相望,至真至善的美好希冀,同样打动人心。此外,广为流传的“梅花妆”也为皇室传奇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南朝寿阳公主在梅树旁休息时,一朵梅花落下粘在额上。后来清洗干净,额上竟留下了梅花印,女子纷纷效仿,剪梅花贴于额头,始称“梅花妆”,盛行一时。
而在民间流传的轶闻趣事也毫不逊色于皇室风雅,相传岭南有一种特殊的沉香木,有氤氲的香气,入水即沉。当地人把沉香木切割成薄木片,在茉莉花盛开的季节里,趁花含苞未放时采下,均匀铺在沉香木薄片上,一层一层装在瓮里密封起来,一天一夜。这时待放的花儿已在瓮中静静开放了,把瓮打开,拿掉花儿换上全新的茉莉花苞,再次密封,如此多次,有时甚至会熬过整个茉莉花开的季节,这才算把茉莉花的香气和沉香木本身的香气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然后再把沉香木薄片镂刻成心形,再经多次精心打磨,这才做成了一瓣“心香”,这样的香气,恍如历尽艰辛,历尽岁月而悄悄沉淀下来的爱情。
岁月变幻,朝代更迭,古时人们的风花雪月,闲情逸致,留在野史书画里,刻在诗词歌赋中,令人赞叹,令人称奇。而有幸能听闻它的只言片语,便已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