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每年的大年初一一过,连播十集的《中国诗词大会》便如约上线,收刮无数好评。是什么让它在成堆沉闷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登顶的综艺?原因有三:
一 国家崛起,民族需要文化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中,每个细节都渗透着浓郁的诗词的芳香,从海报到开场白,从对各个阶段选手的介绍,到舞台的背景。一切的美都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文化,专业的评委老师的点评更是让人豁然开朗,在寒冷的冬季,诗词的交流和品鉴为暖融融的家庭氛围添了一把柴火,学生党因自己背的诗派上用场而感到亢奋,上班族回忆起了多年前背过的诗,老年人乐呵呵地和小字辈分享诗里的典故……在这个阖家欢聚的时段播出这样的节目,央视可不能不谓用心良苦。
央视做了什么?央视是我国传媒业的风向标,它代表了国家文化部对社会舆论方向的把控和对大众提出的了解和参与国家政治的要求。作为我国传播率最广,传播范围最大的权威电视台,在春节晚上家人团聚的黄金档,连播十天《中国诗词大会》,难道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吗?不,当然不仅仅是这么简单,这正说明了《中国诗词大会》符合正处于上升期的阶段的中国对提高民众文化素养,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需要。不是各类大小诗词赏析竞赛,也不是复杂难懂的学术科普,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点燃了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唤醒了大部分人陌生而又熟悉的回忆,让复苏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了可能,它和中央提出的文化自信无缝衔接,成为在提升国民素养的道路上,推着国家这个庞然大物前进的第一只手。
二 综艺节目的大改革
近几年是综艺节目的转折点,《中国好声音》收视率早就一落千丈,一季又一季的《歌手》《奔跑吧兄弟》和《最强大脑》也完全调动不起观众的兴趣,在这个即便是再多罐头笑声也无法让观众勾一勾嘴角的时代,最为迫切的就是节目转型,寻找新的热点。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综也成为了一个让流量快速聚集的地方。率先走出第一步的是《偶像练习生》,让人失望的是,它的转型,无非就是营销的惯用手段——卖人设的同时制造萌点和黑点,引爆社会舆论。这并非传媒业的良性发展,反倒是让明星在综艺中的比重更大了。让人稍感惊喜的是新一季的最强大脑,它不在以天赋异禀的扫地僧们为主角,而是邀请了更多从社会中选拔出来的“聪明人”,并通过改善赛制来吸引观众,这样的节目逐渐摆脱了以往邀请明星来博取关注点的惯例,真正实现了节目本身的价值。《中国诗词大会》就是在这么一个转折点中出生的,主角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节目内容是耳熟能详的“新课标必备篇目”,真实而不浮躁,在众多华丽喧嚣的杂碎中,鹤立鸡群,成为了一股清流。它受众极广,选手都具有真才实学,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光,找到自己的位置。从歌唱和舞蹈比赛到诗词,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大的创新。毕竟背古诗这种枯燥无聊的活动,只在多年前的小学语文课上进行。其实并不,动听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都唤醒了人内心对美的追求,但歌总有听腻的一天,诗词完美的补上了空缺。多年前,人们也把词和曲用吟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它独特的音调和韵律美正是诗词能从其余娱乐方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收视率冠军的原因之一。它的成功,更是引发了又一批国风节目的兴起,如见字如面,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等,为综艺内容创新,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三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诗词大会》的亮点是什么?它并非单纯的竞技比赛,而是在每首诗后都有专家的赏析评点,让我们从毫末中了解到另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无痛提高了语文阅读水平,看电视节目变成了一件有教育意义的事。这都是因为,知识经过精心设计,春风化雨,融入了传播迅速传且面积广的媒体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些被精挑细选出的文化积淀让人们空虚的大脑中残留的知识渴望得到了满足。这也就是为何《一站到底》等答题节目尽管并非卓有成效,但还是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新的时代里,一大部分人苏醒了,人们开始认识到,提升自我是过的更漂亮的一个重要途径,人们开始愿意为知识付费而不是单纯地看明星们追逐打闹,“娱乐至死”的局面已出现了一丝松动,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就拭目以待了。
18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