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硕士与博士的区别。进行学术研究就好像打兔子。硕士阶段,是老师帮你找好兔子的位置你自己动手;博士阶段则需要自己在草堆里发现这只兔子。
搞学术跟读书一样,都需要技巧辅助。对于研究生,踏入学术殿堂的第一步就是读好文献。
我向大家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因为这本书不单单是教我们阅读一本书,而是适用于所有的读物。
在上一篇书评里,我已经介绍了一个读者应该知道读书的分为四个层级: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而这层层推进无非是帮助我们能与作者达到共鸣-理解作者。
阅读外文文献的目的,无非是知道对方进行了什么研究;有什么新的发现;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阅读文献需要我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有所启发。
掌握分析阅读的技巧也有四个层次:了解这本书的分类、知道书的主要内容、知道书的大体框架、找出作者想要提出的问题。
这四个层次放在一篇外文文献中,就拿我的专业生态学为例吧。
第一:分类,我们遇到的文献多有综述和实验设计两种,综述类的文章可以认为是“讲道理”,而实验设计类呢则偏重“怎么做”;
第二:主要内容,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作者往往在前言或多或少的暴露了自己的意图文献往往更直接,摘要部分会有你想要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讲,当从题目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内容时,通过阅读摘要进行筛选是一项省时省力的工作;
第三:框架,文献比书目简单,前言、实验材料、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四个大部分区分的明显。但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庖丁解牛,从了解文章大意到每个部分的意思。再把每个部分细化到每个段落,要求再多一点就是我们要擅长理出他的结构。比如实验材料阶段,先介绍树种还是先介绍样地。介绍样地的时候对方都爱讲什么。
第四:作者想解决的问题,一篇文献的精华在其讨论,如何能把不好的结果完美的呈现是个技巧。从这些单纯的数据里,作者又想说什么呢?
当然,只知道层次对于阅读而言远远不够,在我们最开始的练习阶段,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圈定在阅读的小框框里,但实际操作中,我们又要跳出框架。
我们想做的想学的无非是了解对方,从不了解到了解这是我们读书的目的,也是我们提升自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