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表妹推荐了一位朋友给我,加了微信了解,原来是一大能人。
我且叫他老社长吧,地理历史哲学医药样样精通,,关键是还有着人文情怀一样的诗意,在六七十年代的老同志里是不多见的。
老社长带领一伙社员成立了他们的公社,利用大自然中的天然资源开发和研制了一些接地气的产品,比方说果丹皮。
一日,老社长在朋友圈发了一篇他们公社研制果丹皮的文章,我仔细一看,感觉这是我小时候吃过的那种口味的,看着图片都能刺激到我的味蕾,馋的我只想流口水。
老社长和他的社员们采用的是被雪覆盖住的山果,就是山上自然成熟的果子,被他们称为冰果,他们自己动手摘下,精心挑选出合格的果子,认真清洗,去核打浆熬煮上胚烘干脱胚后,就可以吃啦,也可以随意做出各种形状,如心形呐,小熊饼干形状等。
果丹皮勾起了我中学时的回忆。
上初中时,班里的男生女生都爱吃果丹皮,那时候都是维吾尔族人自己赢苹果纯手工制做,薄薄的像皮子一样,很有韧性还飘着果香,那时候的苹果比现在的好吃多了,现在的苹果被新技术整得只剩下甜味了。
我们常常花几角钱买一张,然后撕成长条,唆着吃,常常一张果丹皮吃完,满嘴连牙齿都变成了发黑的深咖色,就像喝了纯正的法国红葡萄酒后嘴巴舌头牙齿变得发黑一样。
那时我们班里常有同学在课间疯玩后,上课铃声响起时,在老师进教室前将果丹皮撕成细长条备着,遇到讲课枯燥的老师或等老师讲课讲的听不进去的时候,就用书挡着嘴的部分,将果丹皮条放在嘴里轻轻地唆着吃,眼睛还看着老师,似乎认真听老师讲课一样。
后来不知怎的市面上就没有再看见这种纯手工制作的果丹皮了,取而代之的是山楂卷,山楂卷偏甜,没有果丹皮的果香和略带酸味的嚼劲,于是,酸酸甜甜的果丹皮成了我儿时至我中学时期的一个遥远的回忆。
有些记忆是深刻的,像是被雕刻成立体的雕塑一样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偶然只需要某一个细小环节的触动,就会引发海滩边的海浪一样一波一波地涌向记忆的岸边。
现在幸福了,老社长重拾了儿时记忆,带着真材实料的一卷卷果丹皮来满足了我们这些有印记的馋虫,把记忆里的美好,再次以一种中年的方式演绎,还是那么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