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
我现在对周几已经完全没有概念了,反正儿子是天天上课,除了周日中午有三小时的休沐时间,其余的每一天都似乎在没有尽头地滚动着。早晨被闹铃从梦中叫醒,中午晚上送饭时带着点甜蜜的等待,晚上进家门时的放松,每天一成不变地过着,竟然没有烦。
不过今天不同,今天与三姐约了个中饭,想请请她和她女儿,一来想感谢一下她的帮助,二来也想让她的女儿和儿子聊聊天,她女儿今年大学毕业,考取了某985大学的研究生,下个月就开学了,她也是在这里高中毕业的,或许能给孩子一些建议。而且尤其不同的是,这顿饭由儿子来请,按学校政策,因为成绩过了一本,此次复读不光不收复读费,还得了五千元补助,这个意外收获让儿子这个财迷喜不自禁,要我把钱好好给他放好,明年要原封不动地给他。不过,当我提出要他请姐姐吃顿饭,就用这个钱时,他竟然答应了,不知是觉得自己有能力请客了是件很荣耀的事,还是觉得最后的最后我肯定不会真动用他的钱?
但是真是低估了两万学生的阵仗,正午的烈日下,车、人堵满了街道,连原本想去的餐厅都早早坐满了人,只好另换一家。唉,两万学生加四万家长,这个规模还是挺吓人的。
小姐姐到的时候儿子还没来,四年没见,一下子还真不敢认了,小姑娘撑着阳伞,穿着合体的裙子,画着精致的妆,学生气息弱了一些,不过还是挺漂亮的。想起四年前她刚高考完来家里玩儿,如今一转眼大学毕业了,真得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了。儿子见到姐姐,挺大方地笑了笑,然后两个人就开始唧唧咕咕地聊起来。饭店很嘈杂,他俩聊天的内容我只能偶尔听一耳朵,基本上就是姐姐在鼓励他,看上去他也很认真地在听。他也向姐姐述说了自己学习中的l困境,比如说考试时总做不对,考完后就一下明白;睡眠比较多,不能像别人一样拼时间;担心自己明年考不好,也担心在班里垫底没面子等等。我突然觉得儿子并非如我所想的那般小家子气,见到不熟的人竟然也会顺畅的交流,一点也不扭捏。
姐姐更是恨不能倾尽所有向他传授学习技巧和学习态度,当然有年轻人的冲动和偏激,但是或许是真有些血缘关系吧,他们的毛病基本上也差不多,姐姐以一个刚刚过来人的眼光来审视这些毛病,应该会比我们这些高高在上的长辈们的话更能让儿子接受。姐姐还送给他一个手环,是她专程去西安观战“英雄联盟”比赛时得的纪念品,说是她支持的队在落后的情况下顽强拼搏,最后反超对手成为了冠军,她当时激动得泪流满面,考研就是在这种不服输的信念的支持下取得成功的,希望弟弟也能不屈不挠,明年考出好成绩。
我突然发现,有偶像崇拜或许并不像我们成年人想象的那样如洪水猛兽,也并不是所有的偶像崇拜都脑残,如果能吸取到正面的力量,有个偶像还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饭后儿子很自觉地去结了帐,这算是他第一次请客吧,想想已经过了18岁的生日,是个实打实的成年人了,虽然思想还是很幼稚,但是我们愿意看着他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