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
妈妈:“宝宝,已经中午了,我们要回家吃饭了。”
孩子:“不嘛,我还要再玩一会儿!”
妈妈:“不行!今天已经玩很久了,现在必须回家!”
孩子:“我不!我还没玩够呢!”(大哭、尖叫)
…………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可能面临孩子不良情绪的挑战:他们冲动、恐惧、脆弱、歇斯底里……对于我们的哄骗、惩罚、恳求,他们充耳不闻,深深地陷入自己的感觉之中。有时候,我们真的想问问他们:“到底要我们怎么做?!”
事实上,如果能牢牢记住我们的目标:帮助孩子正确思考!也许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孩子的不良情绪不会持续发酵,我们也不会因不断与孩子斗智斗勇而变得情绪暴躁。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学会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接纳
兜兜爸的大女儿兜兜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孩子,有一次她的右手掌被一块锋利的塑料片划了一个小口子。于是有了以下的对话:
“爸爸,嘶呼嘶呼嘶呼嘶呼(吸冷气的声音),我弄伤了!”兜兜皱着小眉头,左手紧紧地捂住右手掌,向兜兜爸伸过来。
“哎呀,这个伤口很小,不疼的,别大惊小怪的啦。来!给爸爸看看!”兜兜爸觉得很好笑,因为在兜兜爸看来,那个口子只有一点点大。
“哼!不给你看!”兜兜立刻把手缩了回去,死活不让兜兜爸看了,小脸上满是怒气。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情绪表达时,常常习惯于用成人的标准去判断:“这有什么难的?”“这一点也不可怕嘛!”“这根本不值得紧张!”“小孩子才玩这种东西,你都这么大了!”……在我们看来,孩子们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完全是他们的错觉,似乎当我们否认孩子的情绪时,孩子就会拥有我们的思维方式,变得和成人一样强大。
这当然是可笑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当孩子们表达内心痛苦的那一瞬间,他(她)最需要的不是我们去告诉他(她)应该怎么想,而是我们能理解接纳他(她)!
当孩子向我们表达不满:
“你都不带我出去玩儿!”
请不要说:
“你怎么老想着出去玩儿?”或者“你失忆啦?不是昨天刚带你出去玩过吗?”(否认)
请尝试说:
“你是希望我经常带你出去玩吗?好的,我知道了!”(接纳)
当孩子因心爱的玩具而向你哭诉:
“我的泰迪熊坏了,我好伤心!”
请不要说:
“没事的,坏了就坏了嘛,还有别的玩具!”或者“别哭啦,我给你买个新的就是啦!”
(否认)
请尝试说:
“这个玩具你玩了很久,我觉得你应该会很难过!”(接纳)
请记住:孩子的情绪不是小事,我们应当接纳它而不是否认它!
第二个步骤:限制
学会了第一个步骤后,有些朋友向兜兜爸表示他们有些不安:“我的孩子有时明显表现得很过分,如果我接纳这样情绪,会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这样做是被允许的呢?”
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紧张,因为接纳情绪不等于纵容行为。如果说第一个步骤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绪,那么第二个步骤就是让他(她)明确情绪催生的行为必须是有界限的。兜兜爸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
兜兜爸有两个女儿:兜兜和多多,她们相差两岁半。兜兜爸家里经常发生的场景是,每当兜兜准备好积木打算搭一座小楼的时候,妹妹总是会爬过来抢去一些。这时,兜兜就会急躁得大喊大叫:“走开!”有时还会给妹妹一拳头,一时间人仰马翻、鸡飞狗跳。
过去兜兜爸会这样对兜兜说:“妹妹还小,不懂事,你不能这样!”兜兜充耳不闻,因为兜兜爸没有表现出对她情绪的理解。
后来兜兜爸是这样改进的:
首先,将妹妹抱开,然后抱住情绪失控的兜兜:“我知道你很生气,爸爸也很讨厌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被别人打断,这种感觉真让人苦恼!”(接纳)
兜兜似乎有些惊讶我会这么说,她瞬间就平静下来了:“是的,每次我要搭小房子,妹妹就会过来搞破坏!”
兜兜爸接着说:“妹妹搞破坏是不对,爸爸也理解你很不高兴,但是打妹妹是不被允许的,我们可以远离她,也可以另外给她一个小玩具,毕竟玩具有这么多。”(限制)
兜兜歪着脑袋想了一下,突然笑起来:“好吧,既然这样,其实给她一个也没什么关系!”说着,她递给妹妹一块积木。
这简直是个奇迹!所以,当情绪被接纳后,孩子首先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为下一步的“正确思考问题”打下了基础。当我们为孩子划出明确的界限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孩子会更乐执行我们的要求。
当孩子在游乐场赖着不走时,请尝试说:
“我知道你还想玩儿,因为玩得正高兴的时候被打断是一件很不开心的事儿。但是,我不会允许你用这种耍赖的方式,而且现在是回家的时候了。”
当孩子用过激的语言向你表达愤怒时,请尝试说:
“我知道你现在非常愤怒,这可能是因为……的原因。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用这种语气和方式和我说话,所以我现在不想和你说话,你应该自己反省一下。”
请记住:孩子的行为需要掌控,我们应该限制它而不是放纵它。
第三个步骤:激励
对于某些不良情绪而言,有前两个步骤就基本可以达到疏导的效果。但是,对于诸如“恐惧”、“犹豫”这样的情绪,不少父母还有更多的诉求——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样的局限。
威廉·伯利梭曾说过:“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以所拥有的作投资,而是学会如何从损失中获利。”兜兜爸一直认为,要帮助孩子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变不利为有利,父母的激励必不可少。这种激励一般包括“热情”和“以身作则”两个要素。
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兜兜曾经非常害怕理发,有一次兜兜爸带她去理发店,她怎么都不肯坐在椅子上,最后是全程站在椅子上,嚎啕大哭着理完了发。
兜兜爸后来给她讲了一个故事《理发,不怕》,兜兜爸对她说:“其实很多小朋友都很害怕理发,理发刀咔嚓咔嚓,电吹风呼呼呼呼,是有些吓人。”(接纳)
兜兜说:“是的,有一次理发我哭的。”
兜兜爸接着说:“其实理发并不可怕,你看故事里的小姑娘来到理发店,虽然一开始有些紧张,但是后来发现也不过如此,是吗?”(限制)
兜兜想了想说:“是的,我想下次可能我不会哭了。”
兜兜爸鼓励她说:“所以,下次爸爸和你一起理发,我们都不哭好不好?(提高音调)”(激励)
兜兜喊:“好!”
兜兜爸接着喊:“所以,我们要勇敢!”(单手握拳举过头顶)
兜兜跟着喊:“我们要勇敢!”(跟着单手握拳举过头顶)
后来,兜兜果然克服了对理发的恐惧,很多小朋友听了兜兜爸讲的这个故事,也不再害怕理发了。
当孩子遇到困难感到沮丧的时候,请尝试说:
“我明白,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你现在的表现已经让我感到骄傲。但是,我们不应该向困难投降,我们要做勇敢的人,去战胜它!”
请记住:孩子的内心需要鼓舞,我们应该去激励它而不是忽视它!
总结:当孩子的不良情绪失控时,我们应当做到
1、不再武断地评价孩子的情绪
2、懂得为孩子的行为划定范围
3、明确激励孩子内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