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宁波--潮州2天--南澳岛1天--汕头1天--宁波,连续6天,初八6:30汕头一路回到宁波18:30,途径了台州,温州,福安,宁德,福州,泉州。所以福建闵南和潮汕近,他们都说闽南语,有着一些相近的信仰和习惯。说以前是老百姓从河南中原地区一路迁徙到了福建再到了潮汕,所以在当地保留了比较好的拜神敬神文化和英歌舞等民俗。此次去也有幸现场街道看到了18支英歌舞的表演,还是比较震撼的。虽然我只是很表面的看看。
除此之外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侨批,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家乡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侨批最早分布闽粤2省,潮汕地区占比2/3。潮汕地区海外华侨现有500万+,早先的华侨先辈们为了讨生活,或逃避战乱,或谋求家族发展,冒险漂洋过海,到达异国他乡。他们积极寻求家乡人的联系方式,把自己的血汗钱委托捎带回乡。所以有了第一种为民间传带银信的经营者-水客。后来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大宗批件的出现,专门经营批信的机构出现-侨批局。后发展借助于邮政而进行。后侨批业务归入中国银行接管,从开始到结束,期间经历150多年。
突然想到前面看蔡崇达的《命运》,书里的外婆的老公,也是去马来西亚讨生活,过程中外婆并不知丈夫死活。多年后开了自己的企业,发信和电报回来,要把孩子等接过去,阴差阳错到客死他乡,是第一代华侨,但和外婆再也没有见过。后来也有在马来西亚办好企业回到荣贵故里的儿子。确实过程里的艰辛不得而知,侨批的存在也是他们当中非常细节且重要的一环。
在潮州我们住在海门,离市区有40多㎞,第二天晚上,我们饭后散步回酒店,小镇的夜生活除了烟花打到2点外,还有丰富的烟火气。我们走在小镇繁华的一条老街上,这里不是人工打造的老街,而是小镇上烟火气十足的老街,这些街道的店铺大部分都像20年前我在的小镇上的店铺形象。中间也穿插着一些新潮的连锁品牌店铺(奶茶,面包等),多数经营者保持着最原始的质朴。其中一定会有的是凉茶店,小店面上一个小柜台,几个保暖水壶里装着各种功效的凉茶,一看就很有年份。后来在汕头还看到一个店铺柜台旁边还有几个煎药炉子在熬煮着凉茶,一股药味,确也分外特别。Q因为上火严重,前后买过3次凉茶和龟苓膏,基本定价7元。比起那些新兴的奶茶连锁店,这里还保持更原始的状态。
还有水果店,广式甜品,早茶,潮汕牛肉火锅,卤鹅,生腌,海鲜砂锅粥……没有停的在吃美食,在这个城市citywalk,在新的地方看他们的生活,也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