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育儿圣经只有一本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育儿最要不得的就是跟别的小朋友比。但是作为新手父母,不比怎么知道自己孩子有没有掉队?

刚怀孕时我经历了一段恐慌期,育儿知识为零,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手忙脚乱关注了一堆母婴公众号,听各种所谓“专家”的建议。天知道育儿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专家!文章杂七杂八看了不少,没有全局观念,更不知道谁的比较权威。除了焦虑,一点实质性的改变都没有。

Google吗?百度吗?单单查一个建议奶量就能查出5种不同答案。

幸好我及时把自己的焦虑跟妇产检查的医生谈了,他全力推荐了这本书。请相信我,从现在开始,关于宝宝发育喂养护理的一切问题,只相信儿科医生和这本:


该书已经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上图是中文第六版。请大家认准图片,看准上面的英文标示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01

美国儿科学会是什么?

成立于1930年的非营利组织,简称AAP。成员包括6万4千名儿科医师、儿科医疗专家和小儿外科手术专家。不仅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和医学研究,还帮助制定儿科疾病预防策略。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儿科出版体系,是儿科学术杂志的最权威机构。

权威这两个字可不是随便用的。AAP权威到,他们一更新医疗指南,全北美的儿科医学系都要加入必读清单,咱们中国的中华儿科医学也会跟着他出中文指南。

02

这本书的指导范围

从怀孕到宝宝5岁。从怀孕注意事项到分娩后心情的调节。

从婴儿落地一刻的护理到早期疾病诊断。主要侧重于婴幼儿生理发育、家庭护理和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心理性格教育涉及较少。

03

本书有何特别?

AAP育儿百科由于是由医生联合创作,有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临床经验作为支撑,每一个道理都会用词谨慎,分析利弊,不会敷衍含糊,也不会危言耸听。单单一个抱孩子,就会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角度分别讲解爸爸怎么抱和妈妈怎么抱。

不仅内容翔实,书中还配有大量手绘,像下面这种,先告诉你包“蜡烛包”对新生儿培养安全感的重要性,接着就配图手把手教你。


医学在进步,这本书也随着新的已证实理论进行修订。目前已经修订到了第6版,确保提供给读者的是儿科学最前沿的实用理论。

之前不是说过我刚怀孕时候关注了很多母婴公号吗? 随着阅读AAP育儿百科我才惊讶地发现,很多母婴公号的育儿知识居然原封不动从这本书上照搬。不明真相的父母们还奉这些大V们为专家,天天跟着更新做笔记。

这里先不讨论抄袭的问题,想想每天关注的这些微博公号,东拼西凑随意删减,权威性就大打折扣;其次零零散散吸收的知识完全不系统,想查阅时也比较困难。

不做伸手党,自己的孩子自己养。

04

阅读体验如何

刚收到英文的第五版时,说实话,有点吓人。4厘米多厚的书,辞典一样。

仔细研究目录后发现,第一部分是按年龄分段的:宝宝在哪个阶段你就跟着阅读哪个章节。除了新生儿章节用了比较长的篇幅引导新手父母,其余年龄段例如1至3个月都是二三十页。一天轻轻松松读个两页,半个月就会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的特点、父母注意事项等了然于胸。

第二部分是婴幼儿疾病描述、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分为腹部消化道,过敏,胸肺,慢性病,发育障碍,耳鼻喉眼,急性创伤,发热,生殖泌尿,头颈神经,免疫接种等等,甚至睡眠和不正确行为纠正都有涉及。

请邀请家人一起参与育儿学习。

很多年轻父母都会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跟老一辈人起争执。老一辈人习惯运用老道理老经验,我们要耐心跟长辈沟通:连儿科医生的育儿知识都需要不停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更何况年纪大的长辈们。

我有一个好朋友,因为带宝宝的问题经常跟婆婆争执,还谁都说服不了谁。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她后,她每次看到关键的句子就用红笔标注以下,加个标签纸,把书摊在家里的醒目位置;有时书中的一些指导插图还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后来发现老人家经常会给朋友圈插图点赞,有事没事还偷偷做笔记抄录她圈出来的部分,非常可爱。

最后,请支持正版。

然而如果你通勤路长、或是习惯用手机和电子书阅读,请关注我的公众号:职场妈双语娃。回复“育儿百科”,我会把epub格式的高清中文版赠送给你。

愿我们乐在其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