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模型
固定思维模型: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
1.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
2.智商决定了人们的一切,就是要让自己显得聪明而不是愚蠢
3.固定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
成长性思维: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
1.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2.这种认为“人的才能可以发展”的信念如何给人们带来了学习的激情。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
3.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我们发现有不少人对自己的表现和能力评估不准确,但其中大多数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自我评估的准确性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
第2章 思维模式解析
在前一个世界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而在后一个世界里,自身没有成长,即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
成功的意义:学习的结果还是智力的证明
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希望能够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的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但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来说,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范畴,意味着变得越来越聪明。
能力的拓展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并不仅仅寻求挑战,他们还会在挑战中成长。挑战越大,他们的成长空间就越大。
超越可能的自我拓展
有时候,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通过大幅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完成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
很显然,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在拓展自己的过程中感到兴奋不已。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即使感到课程极具挑战性,依然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对这些人来说,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并不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
归根结底,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有,如果你没有,你就是没有。我经常看到人们有这样的想法。
总的来说,相信人的能力固定不变的那些人急切盼望成功,而他们在成功后感到的不仅是自豪,他们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个人能力比其他人要强。
即使对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失败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它并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你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
是完美无缺还是不断进取
接下来的情节还会变得更加复杂,对于这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还远远不够,看上去很聪明很有天赋还远远不够。你必须接近完美,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完美无缺。
成长性思维,对这些人来说,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想法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即使天才也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成功。他们会说,有天赋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眼中,努力是有缺陷和不足的人需要做的。当一个人已经知道自己有缺陷,那么努力不会给他带来什么损失;但如果完美无缺正是你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果你被外界认为是天才、人才或者具有某些才能,那么你会损失很多东西。努力会贬低你的价值。
为什么努力如此令人恐惧?
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了不起的天才不需要努力。对努力的需求会给你的能力笼上阴影。第二,就像萨莱诺-索南伯格说的,它让你再也无法去找借口。如果没有努力,你可以说“我本可以[此处随意填空]”,而一旦你努力过了,就不能再这么说了。有个人曾经对我说:“我本可以成为马友友(Yo-Yo Ma)。”如果她真的为之努力过了,她就不能再说这句话了。
当然,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也在书里读到过这样的话:成功意味着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要强于他人;失败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死刑;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但是他们无法将这些话化为实际行动,因为他们的基本思维模式——认为个人能力不可改变的这种信念——给了他们完全不同的观点:成功仅仅意味着比其他人更有天赋,失败确实会对你做出评判,而努力是那些无法依靠天赋成功的人才需要的。
,即使你认为自己不擅长某件事,还是可以全心地投入其中并坚持下去。事实上,有的时候你投入一件事,恰恰是因为你不擅长做这件事。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一个非常好的特征。你并不一定要觉得自己对某件事很在行才会想去做这件事,并享受做这件事的乐趣。
第3章 关于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无论我们是谈论达尔文还是普通的大学生,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女生——那些认为自己的数学技能可以提高的女生——有很强烈和稳定的归属感,而且即使周围充斥着否定的刻板印象,她们依然可以保持这种归属感。
对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认为他们能力不够的这种刻板印象可以干扰他们——定义他们,让他们不再感到舒适和自信。我绝对不是说这是他们的错误。偏见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我并不想去责备那些受害者。我只想说,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偏见的本质只是其他人对他们的看法,能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和自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去对抗这些偏见。
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人们——即使是被贴上否定标签的人——充分运用和开发自己的大脑。他们的头脑中不会充满局限性的思维,归属感薄弱,也不会担心其他人会来定义自己。
第4章 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里,努力没什么好骄傲的,努力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什么是失败
研究结果2: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挫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它是一记警钟。
他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创造了一个奇妙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国王的聪明和完美被一遍又一遍地认证。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他们感到异常满足。为什么他们还要走出这个王国,去面对满是缺点和失败的残酷现实呢?
麦考尔接着指出,这些领导者感到自己天生强于他人时,会开始忽略下属的感受和需求。没有哪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会去关心那些小人物,很多领导者还会鄙视公司里级别比自己低的人。这样做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在“督促员工兢兢业业地工作”的外表下,这些老板可能会虐待员工。
当公司的老板控制欲极强并热衷于虐待员工时,他们便将公司的所有人放入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中。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不会去关心学习、成长以及推动公司发展,而会去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起初是老板担心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但最终会导致全公司都开始担心。在这样一个固定型思维模式弥漫的公司中,勇气和创新是无法存活的。
即使这些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周游世界,与各国名流觥筹交错,他们的世界看上去仍然狭小且有局限性——因为他们的思维就围绕着一件事:验证自我价值!
作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他们相信人的潜能和发展潜力——无论是看待自己还是他人。在他们眼里,公司不是突出自己优越性的工具,而是可以促进成长的发动机——可以促进他们自己、员工以及整个公司的成长。
他聘用的工程师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后来他发现,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终我学到,我需要的是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欲望的员工。一份简历不能告诉我这些人内在有怎样的渴望。”
杰克·韦尔奇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他致力于个人成长和发展。他的这种信念让他控制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没有脱离现实,没有丢失仁慈之心。最终,这不仅让他的人生旅程更加成功,同时也成就了成千上万的人。
成长型思维模式消除了“能力是固定的”这个概念给人们带来的错觉及负担——让人们能够进行全面的、开放的信息交流和讨论,从而提高决策水平。
很多管理人员并不相信个人能力会有所改变。这些固定思维模式的管理人员只会去寻觅那些有天赋的人——他们从一开始就将员工分为有能力的和没能力的,而且就此将他们定性。他们很少会开发员工的潜能,而当员工确实有进步的时候,他们也可能注意不到,依然保持着对员工们的初始印象。
由于不相信个人发展,许多企业的培训项目收效有限。只有相信了个人发展,这种培训项目才能让“人力资源”变得真正有意义,才能成为开发员工潜能的一种真正的方法。
第6章 人际关系:关于相处的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他们不会觉得自己被永久地贴上了标签。因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尝试着去学习对自己和感情来说都有用的东西,让自己在未来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而且他们知道如何去继续生活,拥抱未来。
对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也许一开始时两个人会有那种天雷勾动地火的感觉,但他们并不期待奇迹。他们相信,健康长久的两性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需要双方对彼此不可避免的差异进行磨合。
但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相信这点。你还记不记得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如果你有能力,就不需要努力?他们在恋爱关系方面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如果你们适合在一起,一切都应该会自然地得到解决。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认为问题意味着根深蒂固的缺陷。但是,就好比任何伟大的成就不可能不经历挫折一样,所有良好的两性关系也不可能避免冲突和问题。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在谈到冲突时会选择责备,有时他们会责备自己,但大部分时候他们选择责备对方。而且他们会将责备的矛头指向对方的个人特质——认为这是性格的缺陷。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看到伴侣身上的不完美,但依然认为他们的恋爱关系是良好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还强烈地认为“我想我最终会原谅他们”或者“我的首要目标是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尝试着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变成促进彼此理解、提升亲密度的工具。让你的伴侣说出不同意见,仔细倾听,然后耐心并真诚地讨论问题。这种做法给两个人的关系带来的亲密感可能会让你感到惊讶。
你是否像我一样喜欢责怪别人?把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不利于感情的发展。你可以在想象中创造一个形象,把责任都推给他。但更好的做法是,慢慢让自己变得不轻易指责别人。不要总是想着别人有错误并埋怨他们。这也是我平时努力的方向。
你是一个害羞的人吗?如果是,那么你真的需要成长型思维模式。即使它治不好你的害羞,至少也可以帮助你维护正常的社交互动。你下一次进入一个社交场合的时候,要抱有这样的念头:社交能力是可以提高的,社会互动是用来学习和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评判别人的。试着多训练自己用这种方式想问题。
第7章 父母、老师与教练:思维模式的传播
有些时候,人们注意到要赞扬孩子的成长,但是却在谈论别人家的孩子时把一切都毁了。我就听到过父母在孩子面前评价别人的孩子,“他天生就是个失败者”“她真是天才”或者“她是个傻瓜”。当孩子们听到父母给予别人固定的评价时,会受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他们会想,我是不是下一个?
如果父母真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当你认为所有人都在评判你,而你自己却无法展现自己真实的水平时,感觉一定很糟。我们希望你知道,我们并不会评判你。我们关注的是你的学习,我们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你能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是这样描述自己心里的完美典型的:
“一个成功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拓展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法。他们不会将分数当作自己的最终结果,而是将它看作帮助自己继续成长的一个途径。”
这些老师到底教给学生什么了呢?教会他们热爱学习,教会他们最终学会自学和思考,并努力学习基础知识。艾斯奎斯的学生们在上学前、放学后以及放假时都会聚在一起讨论英语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在学习内容越来越难的情况下。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人们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就这么简单。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产生很多影响,但它的核心就是这一点。然而,很多人却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误区
第一种错误理解:很多人将他们身上某些他们喜欢的优点称作“成长型思维模式”。如果他们是一个思想开放、灵活性高的人,他们会说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我经常听人们将成长型思维模式称作“开放型思维模式”,但是拥有灵活性和开放的思维,与专注于个人能力的发展,是两件不同的事。如果人们远离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真正意义,也就远离了它所带来的益处。人们可以沉浸在自己杰出的个人能力中,但可能无法成功地培养自身或自己的孩子和学生的能力。
第二种错误理解:很多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只关乎努力,特别是去夸奖别人的努力。
这是我们希望他们能够领会的努力过程:努力工作,尝试新策略,听取意见。我们需要弄清楚为什么这种努力无效,并要引导孩子选择别的策略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学到知识。而且要记住,我们不需要那么频繁地夸奖孩子。询问孩子们努力的过程,并且表现出关注,同样大有帮助。
第三种错误理解:有些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等同于告诉孩子他们可以做任何事。但是我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们“你可以做任何事”,而是帮助他们获取技能和资源,通过努力达到他们的目标。
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们不会害怕受到批评,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有成长的潜力,知道我们会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学习。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茁壮成长,而不是去寻找他们不能成长的原因。
尝试一下成长型思维模式。不去要求队员们在比赛中没有失误,而去要求他们全力以赴。不要去批评球员,给予他们尊重,并给予他们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指导意见。
作为父母、老师和教练,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人发展潜能。让我们充分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经验——或者我们能利用的其他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吧。
第8章 改变思维模式
这样一来,学习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学习不再意味着得到高分,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的智力与价值,而意味着用有趣的方法去了解新事物,并对其展开思考。
要记住:意志力不是你要么有要么没有的一样东西。意志力也需要帮助。我在后面还会再讲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