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孔子《论语·宪问》
子张说:“《尚书》尚说:‘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何必说高宗,古时候的人都这样。君王驾崩了,所有的百官都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听从于宰相三年。”
高宗指的是商代的君王武丁,去世后庙号“高宗”,是商朝二十二代皇帝,他的父皇小乙让他年轻时和百姓住在一起,生活在田间一起劳作,以了解百姓的辛苦,这种生活比较接地气,没有君王和平明的那种地位区分,就是大家都是干活的人,只是人民信任我,我就做了一些指挥管理的工作。武丁父亲小乙去世后他先守孝三年,不在乎权力和名誉,这就是孝顺与名利、权力的选择。是孝心与贪心的自我管理。
他的这种感觉就像毛主席,周恩来的时候的领导者,都是挽起袖子,卷起裤管,一起在劳作干活的人。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说的就是劳动妇女的伟大,纪念的是劳动妇女团结起来战斗的伟大。和大家一起劳动,一起战斗,这种就是战友、是伙伴的关系,我想君王和百姓之间不也应该是这样么?所以千万不能做一个没有“下过田”的管理者。
像高宗这样的人有一颗感恩心,父母之恩大于天。这里说的应该是关于高宗的父母有人去世了,然后他就三年没有去管理什么政事,都是靠大家自己在做好基本的管理工作。子张觉得高宗很特别,怎么会三年不管工作的事情呢?孔子说那时候的人都这样。君王死了,所有的人都各尽其职,把工作向宰相汇报一下就好了,也不需要君王来管理的。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治吧?
为什么大家都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尽责尽职,而且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多的事情还能不用汇报也把工作做好?我觉得这种管理是以心传心的管理,不是管的大家的事儿,而是管的天下百官的心,说到底其实管的是自己的心。因为皇帝对父母好,有一颗孝心,感恩心,自己每天劳动,对老百姓都很尊重,是有一颗平常心。做皇帝不是只享受帝王的权力,没有拥有帝王的德,所以我觉得这种领导者,领导的是一颗心,而非事,只有自己的心正了,那么天下百官的心也就正了,天下百官的心正了,那么天下百姓的心也就正了。做老板的不也是这样么?是不是不要只想着用老板的权力来命令他人干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不要贪婪,不要傲慢,不要愤怒,要宽容,要理解我们的伙伴,要支持和帮助大家,用自己的行动,正确的理念来引导大家变得更勤劳,变得更谦虚,变得更勇敢,在困难的时候依然正心、正念,未来才会一起做出一片大好的正事业!只要能管好自己的心,无论是家庭、事业、天下就都能够管好了,这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