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人说“没有子女又怎么样,自己多赚点钱,老了住养老院就好了。”
前两天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个广东老人,年轻时潇洒爱玩,离婚后,无妻无子,一人独自生活几十年。去年老人突然脑梗,无法下床,身边无人照顾,只能去养老院。他委托朋友,将广州的房子卖掉,加上手头的存款,将近400万,一次性付清了当地的一家高端的养老院所有费用。高端养老院配备独立房间、专门的护工和医生、定期的康复训练,月均8万起步。想来,这么高端的养老院,有精心的护理,老人应该会度过晚年。可没想到,他只在养老院待了2个月,便去世了。
一线城市的高端养老院,无论从护理还是生活上,应该得到最好的照顾,但老人为什么进去2个月就去世了呢?后来才知道,养老院的生活并没有如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养老院也一样,有恃强凌弱、欺软怕硬。有没有家庭、有没有子女探望,有没有靠山,护工摸清后,态度是迥然不同的。
摸清老人的家庭情况,知道他没有依靠,护工的态度完全不同。老人无法下床、只能整天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等着人来喂水喂饭;至于换纸尿裤,不到尿饱,拉满是不给换的;至于翻身、擦洗,每次都会遭护工谩骂;至于中间饿了或渴了,也只能等人呢来,有时护工为了少换尿裤,有意减少老人进食。
老人身体动不了,但大脑很清醒。任人摆布、受尽欺辱却无能为力,无人可说,这种尊严丧尽的痛苦,让他生不如死。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2个月,老人彻底绝望了。他感觉没有活头了,即使努力活着,也没有牵挂,他不想再煎熬了。
看完这个故事,觉得很心酸的。老人花400万,选择设施条件高端的养老院,就是想有尊严的活,却仅仅活了2个月。再细想,普通老人中能够支付起这么高昂费用的人能有几人?
或许有人会说,他运气不好,遇到的护工素质差。
但是我问一句,“你愿意去伺候一个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吃喝拉撒?而且是长时间的?”我想,大多数脱口而出地回答是:“除非我爸妈!“
有此经历的朋友说:我照顾瘫痪在床的亲妈2年,我都觉得很痛苦,养老院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会真心照顾吗?人性使然、不可控。
我们再设想,如果老人有子女,定期来探视,护工也不敢造次。如果老人真受了糟心之罪,也可以告诉子女,子女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为父母力争,维护父母的权益。那结局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人说:养儿防老的年代过去了,靠孩子不如自己!
他们嘴里所说的靠自己,是老人羸弱不堪的身体,还是什么?养老机构还是居家养老。有钱又有好的身体,那都不是事。只是人老了以后,身体无法抗拒衰败的进程,当只剩下躺平的时候,怎么活?即使你也能出400万,住高端养老院的,上面的老人境遇已经不是个例了。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生了子女,没有良心的,还不如不生呢?
但是在养老院里,孩子的存在本事就是有意义,它是一种威慑,一种可以寻求的外部力量。就像我们小时候被人欺负,我们喊出“你再过来,我老爸不会放过你的。”对方是不敢动的。但是如果是个孤儿呢,被人欺负的情况是不是更多,因为他没有可寻求的外力。
在养老院里,有子女的老人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是完全不一样的。
不管你多有钱,等你变老变弱,无人问津的时候,也只有子女才是你的靠山。
在养老院里,有子女比无子女的父母境遇好,家庭经济条件好的,经常来探望的父母最有面子,更是没人敢怠慢。弱肉强食、欺软怕硬,这就是人性的本性。养老院里的父母如同学校里的孩子一样,小时候,在学校里,父母是你的靠山;老了,在养老院,子女是父母的靠山。
出了问题,有子女的,有人帮你喊冤;没有子女,打碎了牙齿只能血吞,或是如故事里的老人不愿苟活。
当然话不能说死了,有没有子女选择权还在自己手里。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白:没有子女的老人养老,需要对抗的是人性,但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的。有钱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大多数人是普通人,如果没钱没依靠的老人,日子更加举步维艰。
未来中国的老龄化情况更严重,对于特殊的个例我们不去深究,就我们普通人而言,选择怎么样的养老方式是值得深思的。然而未来养老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普通人要选择怎么的生活方式,是结婚生子或是其他,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对于养老,有时候钱的确能解决许多问题,但是关建时候,钱真的帮不上。所以我以为,我们普通人,结婚生子,过最普通的生活,或许最不精彩,但是最符合现实的一条路。
(今天是九九重阳,又是老人节,选养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