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写作业的“毒”,有没有解药?(一)(转载)
给小学生辅导作业,似乎是许多爸妈的噩梦。“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陪孩子做作业,需要备好速效救心丸、呼吸机、心脏起搏器……家长们自嘲的段子不胜枚举,这背后满是新时代父母对孩子无限的爱与期待,以及与此同时所不得不背负的辛酸。
我们常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一直认为,辅导作业,并不是父母的专长,他们之所以遭受频频的挫败,以至于情绪失控和爆发,是因为他们将自己放错了位置,领错了任务。在我接触过的许许多多家庭中,存在这样一种相似的情况。父母通常比较忙,下班晚,孩子一天见不着父母,晚上回到家很希望亲密一下。等孩子上小学需要解决作业问题的时候,晚上的时间常常是,妈妈负责辅导英语,爸爸负责辅导数学,于是,亲密时间就变成了作业时间。不过,孩子刚入小学,许多方面还不太适应,能力上尚且还有一些差距,作业很难尽如人意,同时,另一方面,孩子又很期待和父母的亲密时间。这样,亲密的形式,变成了辅导作业的各种纠缠,一会儿撒尿、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东拉西扯地聊天……半天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这时,已经累了一天的父母就要到达忍耐的极限,而懵懂的孩子还没发觉。几道错题和几个错字之后,亲密的形式就变成了吼叫甚至拳脚,然后在孩子委屈的眼泪和父母的叹息中收场。不要质疑,这仍然是一种亲密,孩子依然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作业让父母的爱变了味道,这样日复一日,孩子只是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不喜欢作业,但是并不会不爱他的父母。
也有家长时间蛮多,给孩子搜集准备了许多练习题,孩子拼尽全力做完了老师留的作业之后,妈妈觉得还需要巩固提高,于是让孩子接着做题到深夜,直做到孩子见了作业就恶心。
可以看出,这些做法的结果,其实都是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做作业,一点点把孩子对于知识和课业的好奇与热情消磨掉,那么想要让孩子主动学习,恐怕根本无从谈起,任凭老师在学校各种教研,各种提升课堂质量,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也顶不住孩子自己心中对学业的回避和厌恶。
显然,这是父母好心办了坏事。那么到底怎样做才不算错位,才能够真正帮助和支持到孩子呢?其实,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与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本质不同的,也就是说,对于学习和学业的要求和进步,权威来自学校,具体的要求和训练,以及标准,都是孩子与学校之间达成的关系。从此,孩子是要学会自己面对和处理的。而孩子的父母家人所应该付出的支持,是提供安全的和支持性的环境。
从大量的观察案例来看,孩子在学校和老师那里受到比较严格的要求时,并非直接产生厌学情绪,他们依然相信老师的权威,喜欢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而真正让孩子疑惑和退缩的,是家长的反应和解释。也就是说,家长给孩子强化学习的苦和难,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品头论足,才会更有效地引导孩子形成自己对学习的某种态度。
小孩子的理性思维还不成熟,对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靠感觉的,父母家人若是想要让孩子在学校里有信心有力量迎接不断的挑战和压力,就要做到,把家里弄成孩子可以进行“情感充电”的地方。那么怎样做才能够给孩子进行“情感充电”呢?我们将在下一篇中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做法,以便我们打开思路,更好地将家庭中的资源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