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风
两位花甲老人,两个懵懂顽童,再加年近不惑的我们俩,组成了我们这个六口之家。
在我看来,最累最辛苦的是母亲,最忙碌的是父亲;
可是在母亲看来,在工作上打拼的我们是最辛苦的,于是她总是不顾自己的年高体弱,尽可能多的替我们分担家务,照顾孩子;
在老公看来,最不应该过多放纵的是年幼的孩子,于是他总是在工作之余尽心尽力的看护孩子,引导正行为;
在老爸看来最不应该惰性的就是他们的老年时光,于是老爸认真锻炼身体,风雨无阻。
在我的家里了,辛苦的母亲,忙碌的父亲,积极的年轻爸爸,纯洁可爱的孩子,每天都上演着可亲可爱的故事。
早上,眼睛还没有睁开,鼻子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饭香。我心里细细地琢磨着:米粥的香气,煎饺的香气,西红柿炒鸡蛋的香气,还有拌黄瓜的香气……这些香气刺激着我的胃,于是蠕动着起床,到厨房里看看忙碌的老妈。
只见老妈在厨房里大展身手,红扑扑的脸庞映衬着跳动的火焰,成了一朵美丽的花儿。迎着老妈那美丽的笑脸,展现一个惺忪的鬼脸,逗得老妈顾不上看锅地呵呵直乐。
转身看见健身回来的老爸,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孩子们软糯甜美的的声音就分别从屋子里传来。于是整个家庭都醒来,一阵的稀里哗啦,一阵的嘻嘻哈哈,孩子们洗漱好后都迫不及待地凑到的饭桌前,一边手忙脚乱地拿着碗筷,一边呼喊着“姥爷、老爸、妈妈吃饭喽------”姥姥在旁边说道着:“别急,别摔坏了我的碗-------”于是一曲锅碗瓢盆交织的晨曲上演了。
尽管我们也在劝老妈不用再忙着做早饭了,可是老妈说外面的饭不卫生,环境差,还单调没蔬菜,坚持每天都认真准备丰盛的早餐。于是一起吃早餐是我们一家雷打不动的习惯,不管外面怎样的寒冷与喧闹,我们的餐桌每天都是温暖而温馨。
吃过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妈妈,再见!”“老妈,我们上班啦。”“路上慢点------”“好好上课!”一句句嘱咐,一个个叮咛,一声声呼唤,交相呼应,传递的是爱,是期待。
尽管,年近四十,可是我们依然跟老父母住在一起。虽然有时候也有口角,也有摩擦,可是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最亲近的人,有最浓厚的血缘,什么也不能阻挡我们亲近的脚步,什么也不能影响彼此的关爱。
母亲关爱我,想尽一切办法替我排忧解难。
母亲年近七十,也有头疼脑热的时候,可是她尽可能地不麻烦我们,自己悄悄的买点儿药片吃,实在挺不了了,自己坐上公交车去医院检查。有时候老家的亲戚有了麻烦,老妈尽量不让我耽误工作,而是她去咨询,去跑腿,去帮忙,总是在我们知道之前就帮亲戚解决了……凡是能干的,她都干;凡是不能干的,她也要抢着干,只为了替我们排忧解难。苦了,累了,也不放在心上,迎着新的一天,又是一个忙碌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
老爸关爱我,有了疼痛也要自己坚挺,给人乐观坚强的印象。
那年老爸要到北京做手术,手术前需要输液调理几天,老爸愣是没让我们陪床,他说:“我这里又不是不能动,你们工作又不能耽误,我自己也能照顾自己,就等手术的时候你来给我签字吧。”老爸手术时,看见手术台上瘦弱的老爸,总觉得愧对老爸。手术后,给老爸陪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术后老爸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回到自己的岗位上,不能耽误工作。整个老爸住院期间,都是老妈照顾;为了不让我们担心,术后三天,老爸就出院回家。许是宽解我的愧疚,老爸表现出特别的坚强,开心地说笑,恣意地过好每一天。可是老妈告诉我,由于术后调养不好,老爸整晚整晚地睡不好,他只是在我们面前强打精神。老爸就是这样,为了不让我们担心,所有的苦都自己一力承担。
老爸老妈就是这样坚韧、坚强,在繁杂的生活中奋力前行,给孩子们、给我们做一个平凡而又感动的榜样。
孩子们耳濡目染,也尽力而为,照顾家人,关爱家人。
大宝十一岁,每次见我忙忙碌碌地样子,总是提醒我说:“老妈别急,带好你的钥匙。”有时忙不开来不及照顾小宝时,他也会主动担起帮助姥姥照顾弟弟的责任。那天晚自习回家都九点半了,看见大宝抱着小宝睡倒在沙发上,既愧疚又感动——孩子懂事了,知道妈妈工作忙,要替妈妈分担照顾弟弟的责任。
小宝刚刚三岁,呀呀学语,顽皮可爱,也是一个暖心的大宝贝。回到家打开门,就听见“妈妈回来了,妈妈快洗手吃饭。”姥姥姥爷伤心时,他会又啃又亲,嘴里还叨咕着:“姥姥别哭,姥姥看小乐乐。”暖心的小宝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舐犊情深的老爸老妈,软儒可爱的孩子,带给我无限感动和感激,感谢生活让我拥有这么多的爱,唯有努力工作、认真生活才能回报父母,才能带好孩子。
不管时间怎样变迁,不管世事如何改变,勤劳、善良,彼此关爱,互相理解、支持,都是我们这个家庭里永远传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