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大凡靠文字糊口的人,读读梁衡的文章还是有益的。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季羡林评价他“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品读梁衡,重点读读他的散文,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理与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
近来,偶得梁衡的文集《我的阅读与写作》,读后收穫很大,比如:“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文章为思想所写,文章要当钻石磨”等都是行文的基礎方法。
2016年9月与梁先生在太原相见,随手写了一段感言,名曰《梁衡先生》,见下文:
【正文】先生,乃山西人。自幼去晋祠游玩,染春花香远,沐草木水清,蘸天地之墨,作《晋祠》一文,入中学教材,传诵至今,影响深远。
读先生文章,折服于他的忧国忧民之心。无论谈历史抑或现实,文章字里行间深藏民族大义,“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不苟营于私利,公心忧天下。
听先生授课,钦佩于他的才学。娓娓道来,风趣幽默。或故事,或山水,或时评,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平朴中蕴含着哲理,平易中透射着情愫。
与先生交谈,有感于他的谦和。虽学富五车,却水深愈静,曾官居要职,仍平易近人,体恤民情。近其身不觉凌人气,远其身不觉行之远。
“宠儿不惊,弃儿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先生是谁?梁衡是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