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家公祭日。
我正好的南京参加培训。培训地点在中山码头附近,出门就是烟波浩渺的长江。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的站在长江边上。想象着李白,在长江那头“轻舟已过万重山”,“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所在的地方,正是李白当年穿越天门山,所向往的江东。
站在长江岸边可以望见远处历史上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沿着岸边公园走,有一处江豚观赏地。旁边有一处江豚书屋,原来江豚是保护动物,萌萌的大眼睛,微微上扬的嘴角,煞是可爱,被称作微笑精灵。
在一处隐蔽的松林里,还有一座两米高的雕塑。这里是丛葬地。1985年,南京人们为了纪念被侵害日军杀害,又被弃尸投江的人们所设立的。这座纪念碑,给逝者一处徘徊的地方,给生者留一点怀念的空间。或哭或笑,总有一处归宿。
今日,江边风极大。灰沉沉的天,也抚慰着祭拜者的心。本想买束花的,没有买成。在纪念碑下,伫立片刻,竟哽咽着不知如何开口。同行的伴,也没有开口。我们迎着江上吹来的风,感受着它的冷、锐利和无情,心里却充满力量。那是一种历史在心,催人振奋的感觉。
警报拉响的时候,泪水莫名地充满眼眶。江边路上的车子也停了下来。这一刻,是我们每个人的时刻。历史不会尘封。对于幸存于战争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现实。想到他们内心的惊慌,想到八百壮士牺牲的镜头,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
也许,可爱的江豚见过我们的同胞。
我们及我们的后辈都希望世界和平。因为我们有历史。我们被欺凌过,但是这不是我们欺凌别人的理由。正因为懂得这感受,才慈悲地守护和平。
长江见证了华夏九州的兴衰存亡,稳定繁荣。
民国很多旧址都在这里。从中山码头轮渡到对岸的浦口码头,仿佛穿越一般。
从中山码头轮渡到对岸的浦口码头,仿佛穿越一般。
走出浦口码头就是浦口火车站。浦口火车站于民国三年(1914年),正式开通运营,是连接平津冀鲁豫皖等11省的重要交通枢纽。这座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占地面积20公顷,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七年(1918年)冬,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浦口火车站与父亲话别,写下《背影》。后来,毛泽东、郭沫若、陈毅、邓小平等都在这个站台停留过。浦口火车站在经历了日军侵华的炮火和“文革”中的特大火灾后,主体建筑基本保留,于2004年10月正式停止运营。
往里面走去,这是一个时光倒流的地方,一片民国建筑被保护起来,安静的街道,低矮的民房。居民大部分都搬走了,这里正在经历拆迁。街上没有餐馆,一路走来就遇到一堆卖小饼的夫妻。小小的酥饼,热气腾腾,在这冬日的午后勾起很多儿时的回忆。希望能留住这历史记忆,保存多一点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