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学习打卡日记21
文|张爱敏
【学习内容】
第七讲戏剧三角下
第九讲限制性信念下
第二十七讲与父母的关系之接受父母法(上、下)
第二十八讲与自己的关系之自信与价值
【学习收获】
一、戏剧三角
1.我们往往在受害者三角中循环
–当你是受害者,你会在生活中投射出加害者与拯救者
–在自我关系中,自己可以扮演三个角色,让自己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救赎的就恶性循环中
2.责任者三角是更加有效的策略,即无论面对什么关系困扰,都本着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成为关系中去创造新的行动的一方
3.不断觉察自己的受害者策略就已经部分成为责任者。
二、限制性信念
1.要想自己完美,首先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当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人和事不满意时,就是心中住着一个理想的人和事。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完美。要追求精益求精,要追求完整,要追求进步。所有的冲突都是信念的冲突。对问题的看法就是信念。解决当事人的看法,即信念。信念服务我们,为我们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2.所有的问题不是问题。若有问题则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这就是信念。父母的灌输,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等。
三、与父母的关系之接受父母法
走进父母的能量链接,真正的接受父母。
亲生父母是树根,是唯一的。
树长得高矮、强壮或瘦弱,树根给予是关键。
父母的鼓励,理解,支持,就是给孩子足够的成长能量。
刻意的投射就是疗愈的过程。
终极的解决之道都在自己这里转化。
四、与自己的关系之自信与价值
一个孩子的自信来自别人的眼光,来自周围的人的看法和态度。
如果最亲近的人经常鼓励、欣赏、认可、肯定,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自信满满,自我价值感就很高。
如果最亲近的人经常批评、否定、贬低,那么这个孩子就会自卑,价值感就很低。
价值感的高低决定着未来的命运。
【实践运用】
1.松动限制性信念:
–你真的相信这个信念吗?
–如果你相信他会发生什么?(这种认知带给你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你不相信它,会发生什么?(不相信它会失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