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慢学《非暴力沟通》之三比较、责任、强人所难

进行比较

把自己与网络上的帅哥,美女进行比较;

把自己的生活与网络上的幸福家庭模板进行比较; 

将自己的成就与同龄人进行比较; 

把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与别人家的进行比较; 

然后用心体会差别,你就会发现: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


回避责任

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来试图回避责任。

为什么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因为他不听话。

为什么欺骗顾客?➡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为什么要抽烟?➡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为什么吃巧克力?➡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比如,一位老师说:“我讨厌评级,但我不得不评级。因为这是学区政策。”换一种方式表达:“我选择评级,因为我想保住工作。

这样表达会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


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

比如作为家长,我们向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强迫孩子们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惩罚来教训他们,但如果真的那样做了,他们迟早也会想出办法来对付我们。

我们还喜欢用“应当”这个词,例如“他应当为他所做的事情受到惩罚”。

然而,如果一个人想变好,只能是为了追求幸福,而非为了逃避惩罚。


总结: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这种沟通方式的基础是性恶论

这种方式,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

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