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偏爱是没有理由的。古典文学是古典文化的优质载体,古典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济世性”,即所谓的“文以载道”。多少古圣先贤的思想言论被奉为治国法宝,又有多少古圣先贤穷其一生著书立说只为了救国救民、服务于时代?现在的许多治国理念都来源于古典文学的启示。譬如以民为本的思想在几千年前就被儒家提出——“君舟民水”,很多先进思想的诞生都离不开古典文学沃土的滋养。以及现在习大大的“习语近人”,也是多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古典文学是一座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们可以从其中找到所有疑惑的答案。但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病就在于太急于求成,喜欢快餐式文化,拿来即用,大都是他人的经验或者思想,很少有自己的创新。就像入仕之人的书架上大都是成功学著作——“马云如何白手起家”,“任正非如何管理华为”之类的职场经验所谈,他向你阐述的是别人的奋斗史、别人的经验,但是否适合自己呢?这种“拿来主义”是不好的,读书本身没有错,而是你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读。古典文学相较其最本质的不同是,古典文学教你如何思考,教你构建正确的思维逻辑,而不是一概的经验的堆砌。前者是励志的故事书,后者则是处世方法论。这也是为何常读古圣先贤之言的人看事情会更加全面、透彻的原因所在。他们形成了一套独立的逻辑思维,而不是踩高跷般的借他人之力而望远,因为高跷总有一天会断,而用自己的腿走路更加稳当。假借老子之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以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