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清晨-2》,主要写了给驯鹿锯茸,达西训鹰,牧场搬迁……几件事,作者还是用她独特地写法,多角度多镜头地描摹,令人饶有兴致地读下去。不过,写法再新颖,读时间长了,也会生厌的。
可是,突然,转场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列娜意外的死亡,令人震惊。
作者提前是有预兆的,只是读者并没往那方面想。“列娜平时爱骑一头白花的褐色驯鹿,可那天她要把鞍桥搭在它背上的时候,它一矬身闪开了,不肯为她效力的样子。这时那只奶汁干枯的灰驯鹿自动走到列娜身边,温顺地俯下身,列娜什么也没想,顺手就把鞍桥搭在它身上,骑上去。”而那头奶汁干枯的灰驯鹿的幼仔就是为了救列娜而死去的,这次又是那头灰驯鹿,是否这里已隐藏着不测呢!
而我和列娜一起走,“列娜在我前面的时候,我见她的头老是一点一点的,似乎在打瞌睡。”这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
他们走了一天,终于到达了营地。在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列娜没了。林克和哈谢便赶紧骑上驯鹿回去找。
别人都焦急地盼望着列娜回来,可是盼的天黑了,星星和月亮都出来了,一盼到深夜,也不见林克他们回来。母亲哭了起来,依芙琳和玛利亚劝慰着母亲,也哭了。
只有达西,“将猎鹰在路上捕捉到的野兔烤熟了,边吃边喝酒。吃喝到兴头上,他又“呜噜噜”地叫了起来。”
尼都萨满气愤地对达西说,“今晚你再说一句话,明天你的舌头就会像石头一样僵硬!”
达西才不再说话了。
“尼都萨满叹息了一声,对女人们说,别哭了,林克和哈谢快回来了,列娜已经和天上的小鸟在一起了。”
“母亲晕厥过去,依芙琳泪流满面,玛利亚捶胸顿足,娜杰什卡划着十字的手停在了胸前。”
列娜果然出事了。她睡熟了,从驯鹿身上掉下来,掉在柔软的雪地里,接着睡,被冻死了。
平平常常的转场,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艰辛,可万万没想到会出这么大的事!好好的列娜冻死了。这样痛彻心扉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呢?
其一,转场是个辛苦活,既累人,事情又多,人们都是非常劳累疲乏的,所以,在路上没注意列娜也是常事。其二,过于劳累,过于困乏,列娜从鹿身上掉到雪窝里,没醒也是符合常理的。所以,列娜的死是符合现实的,不是故意的编造。
那么,这件事有可能发生,还真地发生了,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一件事的插入,却像于无声处听惊雷,给原来平静如水的叙事,增添了波澜,而且是巨大的波澜!不是说文喜高山不喜平吗?正是这样的效果。
这也正是作者写作技巧所在,平淡的现实生活中,总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如连绵起伏的山岭,突然出现一处如壁如切的断崖,不让人胆颤心惊吗?如何吸引读者,不正是作者的写作宗旨吗?
一篇文章要能引人入胜,或是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惊险刺激;或是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这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如《西游记》正是以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吸引读者爱不释卷。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不鲜明,而是说在整部书里,故事的特点更突出一些。
而鲁迅的《故乡》并没有新颖奇特的故事,却让读者百读不厌,正是人物塑造得成功。那呼之欲出的杨二嫂,自私、尖刻、爱贪小便宜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而那从少年朴实、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变成了麻木、卑微、木讷的成年懦汉的闰土,不也让读者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吗?
再如《红楼梦》写得都是吃喝玩乐的事,却能那样吸引读者,不也正是他塑造的许多性格鲜明,惟妙惟肖成功的人物吗?
《额尔古纳河右岸》就是在不断变换写作手法,变平淡为新奇,变冗长乏味为妙趣横生,把一个完全搬迁只剩一位九十多岁的鄂温克老太太的回忆写得荡气回肠波澜壮阔,是作者高超地化腐朽为神奇地写作手法的魅力!
读一读鄂温克人的沧桑变化,享受作者的精妙的写作手法,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