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长的习惯于主宰一切以体现对子女的关心,而作子女的则习惯于唯命是从以表示对父母的孝顺。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专制型家教所培育的服从意识,就范意识多少还有点市场;但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习惯于被别人指挥,安排的顺民则会失去生存之地!而且,现在的中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受家长摆布,他们的自我意识日渐觉醒,独立人格也逐步形成;家长们以家庭君王自居,硬要做子女精神和行动的主宰者,那么,必然会造成两代人的对立,甚至会因此产生许多家庭悲剧。
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精神领域独立自我的萌芽。家长应该像当初对待婴儿第一声啼哭一样,以积极的态度来辅助孩子完成这精神生命的诞生。
尊重子女的心灵世界,就要保护子女的个性。允许子女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应宽容孩子的逆反心理。正确看待孩子对异性的感情。
家庭民主教育还要求父母应勇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家长的强词夺理或恼羞成怒,只会使子女在心中更加看不起家长。在家长从不认错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头脑中海会形成这样的奴化思想: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只因为他是家长;领导说的都是对的,只因为他是领导。这是多么有害甚至危险的家庭教育。--
家长认错其意义不仅仅是避免对孩子的伤害和正确维护家长的威信,更在于率先垂范对子女进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意识培养。
当我们在对子女进行平等意识教育的时候,切莫忽视了自身的形象,特别是自己在与他人交往时的人格形象。
卢梭,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别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充满民主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长尊重子女选择的权利。
辨别的能力也只有在选择的实践中培养,所以,最好的培养还是多为子女提供自作主张的机会。学习上遇到困难了,家长应该帮着出出主意,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还得靠孩子自己定。
在充满民主气氛的家庭中,尊重是相互的。家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充分理解并善于听取孩子的合理主张,这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尊重他人意见的榜样。
民主教育不是放弃引导。
家长淡化了自己的权威色彩,却通过不露痕迹的引导强化了自己的教育作用。
民主教育不是迁就孩子。
不要剥夺孩子的周末时光。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不要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不要将教育的责任都转嫁到老师身上。不要因为爱让孩子失去自我。
难道演一块安静的石头,在一旁默默地观看别人演出,分享别人的精彩,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吗?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探索意识,独立精神,自强自尊,意志品质,奋斗面貌,竞争态度等影响终身发展的核心素质,始终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检验一个母亲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
有些家长,在潜意识里并不想让孩子独立,他要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重要,于是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孩子的不重要感。这种全面把控给他带来成就感和强大感,让他对自己满意。
啃老族在本该蓬勃发展的年龄却出现意志瘫痪,这种状态和他们的成长史脱不了干系。
防止过度干扰孩子的生活,除了树立相关意识,另一个重要的办法是母亲应该发展自己的事业和爱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全心全意关爱孩子,并不意味着需要丢失自己。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就像是纸做的房子,最终会倒塌下来。
作为家长,你应该相信老师,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威信。当一个家长在孩子面前表达对老师的喜欢和尊重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地会在心里对老师产生一种认同感。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讲道理应该只占5%,而爱心要占95%。
最大的痛苦是没能帮助到那些深陷困境的同学,最大的快乐是看到学生的成长。
郭文红---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牵手家长的几种方法。这篇文章可以购买。可以打印。可以作为工具书储存随时备用。
我国约8成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80后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如何养育多子女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十分困惑,因而引导家长自觉学习,不断成长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首要难题。引导家长撰写家长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家长日记,在这里特指孩子的父母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家长的育儿心得,困惑和思考。以下是一位母亲的日记节选:
儿子对母亲说,妈妈,你要一直坚持为我写家长日记。
母亲在日记中写道,因为有了我的改变,才有了孩子的改变。我们互相认同,彼此欣赏,收获了母子的亲密无间和一起成长的喜悦,这份喜悦让我们信心满满地去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家长讲坛。
亲子共读,孩子和家长互相分享的阅读形式。通过共读,父母与还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及理解能力全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共读父母获得了更多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在分享读书的体会的同时,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共读,孩子的协调沟通能力得到提升,父母进行经验传承更加顺畅。
我之前一直劝女儿要认真阅读,但收效甚微。而今天晚上,在我陪她看了一晚上书之后,困扰我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了。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当监工,而应该做引路人。不要强迫孩子爱上学,而是要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自觉自发地去学习。以后我会多陪孩子读书的。
互相颁奖露真情。请家长为孩子颁奖,在班级中评选优秀家长,让孩子给爸妈颁奖。
家庭运动乐无穷。
表率垂范显奇效。对于家庭教育而言,父母的示范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大凡在学校爱动手打架的孩子,背后必定有爱动手的家长。
父亲坚持戒烟,陪伴儿子读书,母亲坚持陪伴孩子运动,夫妻两人抢着写家长日记——这个家庭里父慈子孝,其乐融融。
一位家长在家长日记中写道,孩子不难教育,难的是我们做不到,难的是我们改不了。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其实父母首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是怎样的人。点滴养成,潜移默化。
学校和家庭,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会发生分歧。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老师在多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孩子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我们所期盼的人才。作为孩子的家长,在多大程度上提升自己教育素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孩子就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我们所期盼的有出息的人。
遇见书香,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
信,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它能表达一种特别的爱,这是您教给我的,也是我们老师教给我的。爱,能让人感到温暖。
我们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我们的内心,用阅读的力量来改变我们的世界,用一件件不动声色的小事来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
正因为我喜欢这样的交流风格,孩子们和家长们都喜欢通过书信或者留言的方式,与彼此进行沟通。
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来的通往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是父母和教师的个人榜样。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阅读,应该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
三岁前的阅读:教孩子渴望阅读。
为孩子阅读,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让孩子渴望阅读。
阅读对于孩子的意义一定不在于多识几个字,会写几篇文章,而在于它给了孩子看待事物时不一样的视角,处理问题时正确的价值观,当他们走上社会时,心中会因此多了份冷静从容。这才是阅读真正的魅力所在。
春天的树上结不出秋天的果子,教育需要遵循儿童成长规律。
小王子被玫瑰花驯养,而我们也被孩子驯养。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为人父母的,总是发现不了自己的无知,总是想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的强大,即使自己错了,也不肯承认。而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才渐渐入门,那么是父母教养了孩子,还是孩子教养了父母?
杜威说,控制虽能发生目前的效能,却使受制裁的人后边的动作失去平衡。逼迫教育短时期内或许有效,但长此以往必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抗甚至逆反,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教育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制作时间盘。
一个孩子如何认知自己,很多时候都来源于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而外界的评价会被他逐渐内化,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我不在乎外人怎么想,重要的是我怎么想。我觉得你很特别。你只需要每天来见我,让我提醒你我有多爱你。
共情就是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家长要想理解孩子的感受,必须对情绪有所感知:首先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感知,其次才是孩子的。提高情绪感知能力需要独处的时间,而这正是大多数现代家长所缺乏的。写情绪日记是提高情绪感知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记录自己当时的感受,关注自己的情绪,关注导致这些情绪产生的事件和想法。
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而言,家长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想出解决方案。当孩子在思考各种解决方案适,家长要在一旁鼓励。
人一出生就在寻求与这个世界建立关系,并在这个关系中认识自己。
人际交往的敏感期一般在三岁到六岁。在这一时期,儿童开始通过分享,交换,赠送玩具,来与他人建立关系。正常情况下,儿童到六岁左右已经能够明白规则的重要性。这奠定了他们人际交往的基础。
我感恩每一个给予孩子爱和包容的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感性的妈妈给他爱和理解,更需要一个理性的爸爸给他支持,教他规则。
孩子就是上天派下来拯救我们的天使。我们借着孩子的爱感受着这世间的爱,借着孩子的爱不断自我成长,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家长的问题。
--------------------------------
本书是李镇西主编,挑选的一些一线从业者的文章感悟集锦。果然一线名师主编的一线心得方法要比朱永新主编的名人胡适版教育集更有内容,价值。很多一线优秀老师是非常优秀的,他们的沉淀积累,经验教资,也许他们自己没有能力把这些能力出书,但是他们的教育能力一样,甚至超过更多的名人大师。因为大师不一定是教育方向的,所以要感谢李镇西这种优秀的一线名师,从教育海洋里海淘出这些非常不错的作品,集众人之所长,才是教育学习的出路。毕竟没有哪一个圣贤天才,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即使是孔子,苏格拉底也不行。文化其实就是集历史渊源里所有人之大成,文化才是教育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