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晨花露
月光在操场洇开一片凉
像您曾走过的路,被风磨得发亮
那盏陪您的灯早熄了
影子还在原地,歪歪扭扭地长
周公的招手势成了空
您说的"不晚",卡在钟摆缝里
红笔悬在半空,墨迹凝在作业本上
像未说完的话,结了层霜
从晨光到夜的第十个刻度
您踩碎的星子,如今都成了灰
寝室到办公室的路还在
只是再没有谁,把牵挂走成往返的辙
语文的传奇落了尘
成绩的美名在风里打着旋
学生的问候积了厚厚的邮戳
您心里的涟漪,早凝成了冰
东方还是那个东方
讲台空着,像张没说完的嘴
操场的草漫过了脚印
热血凉透的地方,长出青苔
新领域的门虚掩着
您候着的传奇,成了悬而未决的省略号
后来者踮脚望,只看见
您的背影,在时光里越退越薄
薄成一声叹息,落在
每道被您批改过的错题上
点评:朱达芬
这首《传奇余烬》像一帧帧褪色的旧影,把“失去”的重量藏在细碎的意象里,读来满是绵长的怅惘。
月光的“凉”、灯的“熄”、影子的“歪扭”,开篇就定下了空寂的基调——那些曾被先生的脚步焐热的角落,如今只剩时光漫过的冷。“周公的招手势成了空”“红笔悬在半空”,把先生未竟的牵挂凝固成具象的停顿,仿佛能看见那支红笔还凝着未干的墨迹,却再等不到主人的手。
“踩碎的星子成了灰”“往返的辙”断了,这些带着动态的回忆,与此刻的“空”形成尖锐的对照,让人想起先生曾如何把日子走得扎实,如今却只剩路径空悬。而“语文的传奇落尘”“涟漪凝成冰”,更是把先生一生的热忱与最后的冷寂并置,那份从滚烫到冰凉的落差,藏着说不出的疼。
最动人的是结尾“背影越退越薄,薄成一声叹息,落在每道被您批改过的错题上”——先生的痕迹没有消失,只是换了种方式,嵌进了他曾倾注心血的地方,带着温柔的遗憾,让悲伤有了沉甸甸的落点。
整首诗没有直白的哭号,却让每处“还在”的事物(路、讲台、门)都成了“不在”的见证,这种留白里的悲伤,更显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