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夕

我现在正在翻译19年考研英语的作文从我对一些词汇的解释上暴露出一个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我的想当然,昨天晚上还在琢磨这个问题,当时用的是预设这个词,现在终于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语了。我在读一句英语的时候,总是按照我以为的意思去理解,尽管有些单词明显的和我对整个句子的解释不符合,哎,我愣是把这些词安上一个我满意的意思,甚至它们的正确意思我都知道。真是奇了怪了,我这个思维方式显然有很大的问题,得想个办法根治掉。

任性作为一种指导我人生的态度未免太单薄,加上自得其乐可能会更好一点,做自己不讨厌的事,最好是在过程当中感到舒服,体会到内心的愉悦和自己不讨厌的人交往,最好是待在一块不生硬,用心去对待,用脑子去应对,不要太用力,我觉得太用力不太好,这种力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意味

家里的其他人应该是一直在保护我,比如在要账的时候,他们没有让我去可能也是考虑到我的自尊心吧,从小到大我就很少抛头露面,原因当然和性格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个病,。

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恐怕最好的也就是像屈原那样,虽然很难,但是不失浪漫的幻想,带着求索的心去寻找人生的美。

今天的日记写了一天,几乎成了札记和随想,刚刚我把前几天借的现代诗超验论和诗经鉴赏还了,下午读超验论都睡着了,也不是完全读不懂,就是感觉言语好飘,不着地,而且我有两本书特别想借来读,所以权衡了一下,就把它们还了。

今天比较开心的是我找到前几天没有找到的那本《幸得诸君慰平生》,可开心了,但是我已经借了五本书,不能再借了,所以才需要还两本书腾出来位置,除了上面杨云苏的那本,我又借了一本周国平的散文集,这本书写了他的一些生平经历,有具体的人和事,读起来不会那么虚。

话说我这小半年时间读得大半都是散文,我想这不仅仅只是阅读口味的变化,它隐隐表明我个人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且可能是实质性的。

其实,考不考上研于我眼下来说并不很是重要,我所关心的是怎样能够在将来变化不稳的环境里保持对文学的平和态度和一如既往的热情,哪怕我回家,能搬个小板凳心平气和地坐在院子里看我自个的书,真要可以做到这样,那说明文学已经可以和我很密切了,那我还怕个什么呢?但是我就是担心现如今的这个自己不能做到那样,所以想通过升学为自己以后的几年培养这种心态提供一个好一点的环境,毕竟,学校里总会好一些。

省图有周国平先生的散文全集,等把手头的书读完,我就把那几卷都借回来读。

刚才在诗歌中国发现了苏东坡的纪录片,我还是比较喜欢东坡的,在暑假里读文学史的时候,我就深深地感到苏轼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实现了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之前特地找过东坡的传记,前两天还在搜索关于东坡的书,我有一种感觉迟早我会很深入地去读东坡,去跟随他学习怎样去面对生活。

                                    十月十八

                                    周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都说要做自己,我对这种说法是有很多疑问的,其中最大的疑问就是做自己和随心所欲的差异,一个人他或者她做着自己认为对的...
    凭栏情动阅读 1,547评论 0 1
  • 刚刚在听喜马拉雅的时候,我想到一个不错的主意,以后可以把我正在读的书在里面朗读,就算没人听也无妨就当做一个读书的记...
    凭栏情动阅读 1,651评论 0 1
  • 在生活当中应该有两个我,一个是精神自我,一个是社会自我,前者只关注与生命息息相关的事情,痴迷于真正的兴趣,向往永恒...
    凭栏情动阅读 2,773评论 0 0
  • 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已经读了大半,按理说是该有点感想的,奈何一直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看来林先生的东坡传并不合我...
    凭栏情动阅读 1,885评论 2 1
  • 刚在网上搜了搜,喜欢文字的人可以有四种归宿,文学研究文学教师作家和文化推广者,扪心自问,我干不了文化推广者,文学研...
    凭栏情动阅读 1,15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