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公众号阿何有话说上面的一篇文章《为啥学了这么久,你还是新手?》,感觉对当下的我非常适用。不管是简笔画,思维导图,还是简书写文,都坚持两到三个月。画画的A4纸堆起来也有厚厚一摞,简书上也攒了近十万字。但是在一同打卡的群里面,比较下来,仍然在一群零基础的小伙伴中处于小白的水准。
过年期间,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学了很久,仍然没有明显进展?也不能总在小白,初级的课程里晃荡吧,但是看着高级和进阶课程就知道自己的水平真没达到。
阿何的文章主要以写文章和制作PPT举例,但是针对很多行业都适用。他提出,新手大多集中在形式和表象上的训练,而没有逐步过渡到实质上的提升。大多数都人太过于关注技巧的提升,而忽视了知识和思想的积累,而这些才是真正的能力。比如制作PPT,把软件用得再娴熟,如果不懂配色方案设计,对于图片和文字分布没有概念,还是做不出高颜值的PPT。即使做得很漂亮,如果言之无物,不提示讲演能力,也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完美的演讲。而对于写作而言,知识,思想上的提升比写作技巧更难掌握,也不是通过反复重复训练得来,需要持续输入。
那么,结合我自身来看,首先没有在课后温习,只是打卡应付了事。没有和同期小伙伴比较学习,取长补短。第二,缺乏针对性练习,缺乏总结回顾。老师很多时候都会给出概括性的建议和指导,而我没有针对这些去弥补,而是搁置在一边,切换到下一个话题,满足于打卡的成就感中。
另外,最关键的是基本没有进行刻意练习,始终满足于临摹成功,照葫芦画瓢的水平,没有突破字迹。一段时间下来,对线条把握有进步,但是构图,立意都是一片空白。而看了一同学习的小伙伴总结的文章,也看出了自己的差距,在学习绘画时没有思考,只动了手眼。
而在简书写文章,纂字没问题,经常一不留神就写了上千字。但是思想空乏,可以说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如果哪一天没有看书,就觉得下笔无力。而且整篇文章看下来,主义理论不少,但都是干巴巴的,实例匮乏,很难吸引别人注意。总结锤炼,萃取精髓很困难,以流水账居多。所以每次最困难的就是如何结尾,比如现在……还是需要多读书,多模仿,对自己的思绪和文字流有把控,不能任由它随意流淌。
另外,每次写完画完要多对照榜样,比较修改几次,而不是随它去吧,满篇错别字和生硬线条,始终get不到进步的点。
总结了这么多,关键点还是在于刻意练习,突破已有的舒适区。现在坚持做已经不是问题,要避免陷入原地踏步的死磕阶段,还总是以不进步为理由怨天尤人。希望自己能够早点从小白进化到下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