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对鲁迅的认识还停留在语文课本上他写的几篇文章,那时觉得晦涩难懂,并没有觉得他的可贵。总觉得鲁迅的时代标签太深了,以至于理所当然的觉得他的文章与思想也就带着独特的时代印记,了解当时大背景可读,却不一定适合当时当下的我们。直到我看了这本《鲁迅杂文集》,完全颠覆了我对鲁迅刻板的认知。
开篇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文里的教育理念不仅没有不合时宜,说得和现在诸多儿童教育家理念提倡的无异,振聋发聩。在这一刻,我才恍惚到,他离我们并不远。百年中国变迁太大,以至于觉得我们隔了几个世纪一样遥远的距离。可实际上,今下之中国,比之鲁迅的中国,需要解放的依旧在努力,大凡好的文学家,历史社会认知总是比较深刻,这份深刻可以穿越光阴,照在今日之人身上。
他说,觉醒的父母,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容易,在中国尤不易做。因此要 ——
“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以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很感动。
也让我想起了之前在社群里面高赞的一段话:
所以,你看,百年过去了,百年前于父母之告诫,今日依旧言尤在耳,依旧需要“肩住黑暗闸门”。
——记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孙的。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地脱离了受过的苦海,也因为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地再犯前人的错误。 被虐待的儿媳成了婆婆,仍旧虐待儿媳;嫌恶学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骂官吏的学生;现在压迫子女的,有时也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
如同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络流行语:我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在要求天才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所以土实在较花木重要。
——而现在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固然要天才,一面却要他灭亡,连预备的土也想扫尽。
——天才大半需要天赋,独有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
你看到这样的语言,不得不去反思现今的教育,也反思大众的我们,去成为泥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