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

如果不是海霞盛情相邀,并一路安排,我还真是错过了宁海十里红妆———天青色烟雨江南那一抹耀眼的红。

宁海置县于西晋,属地越国,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其间名人辈出,国学弘扬,婚嫁礼俗尤为周祥。

十里红妆便是旧时富有人家嫁女之宏大场面。人们常用“良田千亩、红妆十里”来形容嫁妆之丰厚。

嫁妆器物繁多,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从橱柜桌椅枕箱被褥、盒盘桶篮到金银首饰、衣裳布匹,各类用品一应俱全,无所不包。一担担、一杠杠朱漆髹金,流光溢彩。迎亲队伍抬着嫁妆浩浩荡荡绵延数里,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不仅倾注着父母深情,还彰显家庭财富雄厚社会地位显著,也是明媒正娶的代名词。这一婚俗是千百年来江南社会积淀的文化产物。2008年,“十里红妆”婚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海十里红妆文化园,占地78亩,建筑面积11800平米,是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又一大手笔。

整体建筑呈阶梯状缓缓抬升,不仅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更连绵有序气势恢宏。运用竹、木、石、土、金属等材料建造,辅以景观水池,中国传统文化五行之说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一座传统婚嫁文化的宝库,明清时期富家小姐的生活空间完全展示在面前,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千工床”和“万工轿”,“千工床”又称拔步床、踏步床,其床前部称为“拔步”,是床沿前的小平台,拔步前有挂面,床的三面围着可拆装的雕刻板或彩绘屏风,初看,像是一个缩小的戏台。床体现了古代“一生做人,半世在床”的传统理念。

民间有“八抬大轿抬过来,十里红妆嫁过来”之说。眼前的花轿,朱漆为底,采用透雕、浮雕、贴金、涂银等工艺,一身喜气,雕龙刻凤的造型,令文物专家吃惊,因为龙凤历来就是皇家的专用图符,民间是不允许使用的,但江南民间有“浙东女子全封王”的传说,是否属实,已难考证。

闺房内的生活用品,如精美的梳妆箱、绣花架、小姐床、织布机等,有琳琅满目的女红用具:针线篓、针线桶、线板、针盒等,还有展示小姐手工工艺的刺绣,如丝绸衣服、披肩、荷包、肚兜、香袋、绣花鞋等。还有用朱砂和金饰打扮得十分精致的缠脚架,这个令无数少女痛苦的缠脚用具,如果没有亲眼所见,人们是不会把三寸金莲和它联系在一起的。

鎏金溢彩的妆奁,宁绍平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勤劳而又智慧的古越先民,更是演化出别具一格的红妆艺术。红,是汉族婚礼喜庆的第一主题,是中国婚俗中约定俗成的喜色,象征吉庆红火幸福美满。宁绍地区的红妆都是髹朱漆或泥金朱漆。其中泥金彩漆和朱金木雕是宁波传统手工技艺,集雕刻、堆塑、绘画、贴金、泥金、罩漆等工艺于一身,朴素优雅而不失富丽。我们分别观看了红妆妆奁的生活起居用具、厨房用具和女红用具。正是这些红妆器具,将“闺阁”之事演绎成了流传百世的民俗文化。

听着《老家宁海》摆拍的我们。由左至右海霞、小丽、思月、小满、蓉哥儿、惠子

老家宁海

林宝 - 老家宁海

这首《老家宁海》一直回放在十里红妆文化园中,海霞情不自禁随着哼唱,她跟我讲:这是将宁海的历史文化底蕴、美好发展愿景、浓厚的文化气息等多方面融合到作品中,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便于传唱,通过音乐的传播,进一步提升“大气、正气、硬气、和气”宁海人的知名度、美誉度,提升世界宁海人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家乡认同感......

她为家乡的文化底蕴为宁海骄傲,我为结识海霞、蓉哥儿、嫂嫂她们几位宁海好友而自豪。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国家宝藏》第八期开场,任重以十里红妆的故事引出浙江省博物馆推选的第一件国宝——清末民初宁波万工轿。 之所以被冠以...
    时光没忘记阅读 871评论 2 1
  • 文|仟樱雪 南楚318年,宁州林家女,温婉贤淑,眉心鸢尾钿,名扬天下,被聘旨为后,江山为聘,许十里红妆相迎。 烟雨...
    仟樱雪阅读 2,311评论 7 16
  • 最美不过美人妆。 女子一生最美,当数出阁对镜整妆之时。指尖携过胭脂盒里的朱砂,落于唇上,落于眼梢。朱漆的木盒放在铜...
    天行三阳阅读 700评论 0 1
  • 诗经有云:“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描述了当时卫国女子出嫁时的场景。古代在女孩一出生就着手帮女儿攒嫁妆了,出阁前还要...
    世瀚百年阅读 2,777评论 0 3
  • 一杯香茗撩拨了遥遥过往/那日你摇折扇/问我可愿铺十里红妆/明月穿朱户徘徊在旧人身上荡漾/只是眉眼间堆叠了梨花落尽的...
    星枚阅读 59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