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分享可复制的领导力-樊登的9堂商业课的第一课:80%的管理者能达到80分。
过去企业管理员工,靠的是严格约束;
现在企业管理员工,靠的是相互吸引。
因此一个有野心的管理者,需要将每名员工变成团队的战略合作者。
领导力的方法与技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其实很多人对于领导力能不能学会还是有疑虑的,这很正常,其实关于领导力能否通过学习加以掌握呢?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东西方思维习惯的差异,也就是东西方文化对于培养人才的观念和方法的不同。
我们中国人的教育观和用人观,普遍认为起源于孔子,受孔子思想的影响,而孔子最为人所熟知的教育理念有以下两点:一是有教无类,也就是想来的人不拒绝,要走的人不阻止;二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孔夫子是我国最著名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甚至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说法,被历代帝王尊为“至圣先师”!但人无完人,孔子最大的问题,其实就在于他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要自己去悟道。
反观西方,与孔子同一时代也有一位大思想家柏拉图,他的教育观与孔子就大不一样。
【柏拉图的一个学生曾问他:“人的定义是什么?什么样的才可以称之为人?”柏拉图说:“人就是无毛的两脚动物。”学生琢磨了一下,拿来了一只拔光毛的公鸡放在柏拉图面前,对他说:“这只鸡符合无毛、两脚的定义,但是显然它并不是人。”直接推翻了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
记得在赵本山和宋丹丹曾经引用过一个网络段子,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宋丹丹问:“要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赵本山答不上来,宋丹丹给出的答案是: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
第三步,把冰箱门带上。
在质量管理领域著名的“六西格玛”,它的主要流程就是四步:
第一步,发现问题;
第二步,分析问题;
第三步,解决问题;
第四步,反馈。
西方人管理企业就是按照这四步走,看似机械却极为有效。
它们相对于孔子的中国式“悟道”有以下三方面不同。
其一,注重具体性和标准性
其二,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
其三,受众群体相对比较多
那么,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的结果又是如何?
我们知道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居于世界第一,就是受到孔子倡导的人才观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聪明人成为精英阶层,推动社会的发展,而普通人则安贫乐道,过去了小日子,这种做法在农业社会非常有用,因为农业社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他们不需要去思辨与分析,也不需要多高的知识水平,按照精英阶层的规划推动社会潮流即可。
但是到了工业时代,个人素质大幅提升,科学技术也相继出现了重大突破,英国人造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坚船利炮,开启了海外殖民道路。这个时候东方人依赖个别能人的实力,没有能人就无法完成任务,西方人则注重标准化,认为只要按标准操作,一切任务都可以完成。
01【领导力是可以标准化的】
很多的企业老总经常抱怨,政策制定得挺好的,但是员工就是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把不太满意的结果归罪于员工的执行力有问题,于是很多企业老总为了提升执行力,都通常会采取什么办法呢?
——培训
那么,“执行力”究竟是什么呢?执行力不是员工的能力,在西方的管理学中,员工的执行力跟老总的管理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管理能力强悍才能衍生出执行力的坚决。如果员工的执行力不强,代表的是企业老板的管理能力不过关。
给华为起草《华为基本法》的包政教授在一次讲课中,向我们形象地描述了日本公司是如何向下属部署任务的。其中最有趣的部分是:“日本的大公司规定,管理者给员工部署任务时,至少要说五遍。”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遍,管理者:“渡边君,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渡边君:“是!”转身要走。
第二遍,管理者:“别着急,回来。麻烦你重复一遍。”渡边君:“你是让我去做××事对吗?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三遍,管理者:“你觉得我让你做这事的目的是什么?”“你让我做这事的目的大概是咱们这次能够顺利地召开培训,这次我可以走了吗?”
第四遍,管理者:“别着急,你觉得做这件事会遇到什么意外?遇到什么情况你要向我汇报,遇到什么情况你可以自己做决定?”渡边君:“这件事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如果遇到A情况我向您汇报,如果遇到B情况我自己做决定。您看可以吗?”
最后一遍,管理者:“如果让你自己做这个事,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吗?”渡边君:“如果让我自己做,可以在某个环节……”
大家知道,在一个公司里面,最大的成本是重做。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道理一说就知道,但是在我们平日里,领导者又是怎样布置任务的呢?我们来重现一下。
场景一:管理者刚说完第一遍,员工就会立即去做,免得被老板认为执行力不强。
场景二:如果员工一直专注工作,没有及时给老板反馈,老板又会说:“怎么回事,有什么问题倒是跟我说啊?这么长时间都没给我消息?”
场景三:如果发现工作出错了,老板会气冲冲地质问员工:“这是怎么回事?是我让你这样做的吗?你怎么做成这样?”如果员工遇到问题,向管理者请示,管理者会问:“怎么什么事都需要我来定?那我雇你做什么?”
场景四:如果员工真的自己做了决定,管理者又会问:“你问过我吗?这种事你都敢自己定,眼里还有我吗?”……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怎么做都是错的,他的执行力又从何而来?
——大家是不是感觉非常熟悉?这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领导力。
中国的老板在布置任务时喜欢说两句话:
第一句是“看着办,我相信你”,
还有一句是“不要让我说第二遍”。
这与西方管理学的要求背道而驰:他们要求说5遍,我们的老板希望自己不要说第二遍。
这个工具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学会。下次要布置任务的时候,千万别忘了一定要说5遍,这是提升领导力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02【提升领导力的四重修炼】
第一重是建立信任
当你还是一个普通员工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赢得领导的信任;工作中与同事友好相处,赢得同事的喜爱;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肯定。只有不断增进与大家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个人工作环境,你才能获得升迁的机会。
虽然本职工作是升迁的必要条件,但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拥有管理者的意识和觉悟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将刚上任的管理者分为两类:一类感觉很棒,有很强的成就感。一类感觉很痛苦,工作还不如原来做普通员工时顺利。以上两种心理变化,区别在于第二类还沉浸在执行者的角色中,头脑中对于管理者定位中“通过别人”的核心精髓并没有深刻理解。
第二重是建立团队
到了这个阶段,团队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开始显现,我们的很多工作需要尽可能通过员工完成,为员工能力提升创造一切便利。大家都知道,事事操心的诸葛孔明,最后的结果就是活活累死,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团队自我进化,让成员自己成长,哪怕开始时出现一些损失、错误,也要容忍。
第三重是建立体系
体系就像是一个精确运行的机器,一旦建立起来,就会自然运转下去,不会因为个别因素而停止。既然是机器,必然要有运行规则,这就是体系中标准建设的内容。
首先是制定标准,管理体系就像是一个黑箱,判断好坏的重要标准是输入产品和输出产物。如果输入的是一流人才,出来的却是三流结果,这个管理体系就有问题;如果输入的是三流人才,出来的是一流结果,这就是运转良好的管理体系。在管理体系的标准建设方面,麦当劳的案例值得借鉴。
其次是引进技术,因为人是不确定性的最大来源。所以采用机器控制和新技术是为了避免人自身的局限性,完成标准化的流程。
第四重是建立文化
一些知名企业的文化被大家津津乐道,其中华为的文化就非常典型。
在华为,任正非已经成为精神领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信念等精神因素的结合。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建立企业文化,是在精神上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最高级的状态。企业文化的创建是一个需要用心的漫长过程,一旦建立,对于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