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描/宴未晚
“人的一生有一个半童年,一个童年在自己小时候,而半个童年在自己孩子的小时候。” ——余光中
唐诗里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充满童真、童趣,也有很多父亲写给自己孩子的诗,充满慈爱、怜惜。
“六一”儿童节到了,so?
所以,今天我们来读几首白居易的诗,是白大诗人在自己女儿小时候写的。也许我们能从这些或美丽、或忧伤的诗句中,体会白居易和孩子在一起时的喜和忧、苦与乐,窥探到白居易的那半个童年。
《金銮子晬日》 白居易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
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言。
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
从此累身外,徒云慰目前。
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
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
先来看题目。金銮子,白居易女儿的名字。晬日,周岁生日。晬,读最,指婴儿百天或周岁。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
我快四十岁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女儿,取名叫金銮。
从名字看就知道他有多爱这个女儿。
金銮,本是指金銮殿或金銮门,金銮殿是翰林学士待诏的地方,金銮门通向翰林院,所以金銮,是借指翰林学士的美称。
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里,赞美白居易的母亲教子有方,生的儿子都太优秀了,他赞到:“仲则金銮之英,季则蓬山之选。”从政的是金銮殿上的精英,隐居的(不做官的)是蓬莱仙山里的高士。
宋朝梅尧臣《送白鹇与永叔依韵和公仪》也有:“玉兔精神怜已久,金銮人物世无双。”
总之,从这名字就知道,这女孩儿在白大学士心目中简直举世无双。
自从白大学士得了这个爱女,就经常给她写诗,金銮子也因此出了名,以至于后世文人常常用“金銮子”来借指幼女。
“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言。”
生下来到现在一周岁了,刚刚学着坐,还不会说话。像不像今天在朋友圈里晒孩子的爸妈——今天学会坐了,明天会叫妈了。
“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
很惭愧啊,我不是什么圣人,世俗的惜子之情、舐犊之心一样不少——要是有手机有微信,我肯定天天给孩子拍抖音。
“从此累身外,徒云慰目前。”
自从有了这个女儿,就有了身外的拖累和牵挂啊,唉,只能说眼前还有些许安慰罢了。
好像是在说:“唉,带孩子好累、好烦啊”,可画外音分明是在说:“老白我其实是累并快乐着~~~”。
“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
盼着你安安稳稳、健健康康地长大,没有病没有灾。可是终有一天你是要嫁人的呀,谁知道会嫁个什么人家,日子能不能过得好。
这样一想我就得重新安排的我人生了——
“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
本来我想早早归隐山林享享清福的,现在看来为了你,我的计划要推迟十五年了。
这是个典故,典出汉末仲长统,他早就想到山林中隐居,但没办法早早实施,因为还有女儿没出嫁,等到女儿大了,出嫁了,他就立刻隐居山林,从此再没出现在世上。
白居易其实并没有隐居思想,不过借此说自己不能过悠闲的日子罢了——女儿是身外的“拖累”。
读完这首诗,你是不是有点惊讶,在“重男轻女”的古代,在深受传统文化浸淫的古代文人心中,女儿的身份、地位难道不是应该很低下吗?
《诗经·小雅》里就有这样的诗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载弄之瓦。”
意思是,如果生了男孩,让他睡在床上,给他穿一套衣裳,让他玩礼器玉璋;如果生了女孩,让她睡在地上,给她一幅襁褓,让她玩瓦器纺轮。
生男生女是所谓“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的区别呀。
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惊讶的发现,事实并不完全是那样的。
至少在白居易这里,不仅没有丝毫嫌弃这个女儿,还公然宣称,为了给女儿攒嫁妆,我要坚守好来之不易的高级白领打工岗位——“在岗一分钟,敬业六十秒”,并主动推迟退休十五年,怎么也得工作到女儿出嫁。
妥妥一个“暖男+好爸爸”的代言人啊。
然而,这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可爱女儿,三岁时得病夭折了。
对于白居易而言,是天塌一般的灾难,就算位高权重,就算挣得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啊。
他在《自觉二首》中悲叹:“四十未为老,忧伤早衰恶。前岁二毛生,今年一齿落。形骸日损耗,心事同萧索。夜寝与朝餐,其间味亦薄。……朝哭心所爱,暮哭心所亲。……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
因为这一年失去了爱女,四十岁的他早早生了白发,还掉了一颗牙齿,形骸日损,心情萧索,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想起“心所爱”早也伤心,想起“心所亲”晚也落泪,四十岁的人,心却如七十岁一般苍老,心如死灰,全无活力。
那真是“纵有繁华三千,不如有你在身边。”
事实上,白居易一生经历了四次失子之痛,他共有五个孩子,四个夭折——痛彻心扉啊。
看来白居易的这半个童年里悲情的成分有点多呢。
幸亏还保住了一个女儿,取名叫阿罗。
对这个女儿白居易自然是倍加珍惜,看看阿罗七岁时白居易给她写的诗吧。
《吾雏》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
嗟吾不才子,怜汝无弟兄。
抚养虽骄呆,性识颇聪明。
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
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
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嗟吾不才子,怜汝无弟兄。”
我的这个宝贝小女儿小字阿罗,今年才刚满七岁。感叹我虽有过儿子却未能长大成人,可怜你孤孤单单没有弟兄姐妹。
“抚养虽骄呆,性识颇聪明。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养育你有些宠溺娇惯。古人认为娇生惯养的孩子容易变得愚蠢,所以用“呆”字。但你的确是生性聪明伶俐——基因好没办法,怎么宠也宠不“呆”。
早起学着母亲的样子画眉深浅,也常常模仿老爸我诵读诗书的声音——可爱又调皮。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可是爸爸好担心啊——
老爸牙都快掉了,你的乳牙昨天刚冒出来。老爸的头发都快掉光了,你才刚开始把头发梳到头顶扎成小抓髻。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缅想古人心,慈爱亦不轻。”
老爸衰老了,你却还是个孩子,时光不等人,我一定要好好呵护你。怀想古代的人,对女儿的慈爱、呵护也是一样的情深义重。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就像大名鼎鼎的东汉名儒泰斗蔡邕(读拥),他也没有儿子,把一切希望、一切慈爱都寄托在女儿文姬身上,文姬后来成长为一代才女,光耀千秋。
又好比西汉时著名的医生淳于意,只有五个女儿,但在父亲面临生死关头时,最小的女儿缇萦却能救父于水火。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不敢奢望你像文姬、缇萦那么有出息,那样孝顺,成为家族的荣耀。只求不要忘记老爸的这一份殷殷希望和拳拳期冀呀。
这里提到两个人物,一个是蔡文姬,一个是缇萦。
蔡文姬,东汉大儒蔡邕的女儿,她小时候就聪明绝顶,据说六岁时,一天她正在玩耍,听父亲在房中弹琴,弹断了一根弦,立刻说:“第二根弦断了。”父亲以为碰巧,又故意拨断第四弦,文姬又答:“第四根弦断了。”
如果对于一个颇通音律的演奏家来说,这也许不算什么,毕竟七弦琴,每根弦之间的区别还是挺大的。但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就必须说是天资超群了。
长大后的文姬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文学、音乐、书法都颇有造诣。
清代诗评家张玉谷曾作诗称赞蔡文姬:“文姬才欲压文君,《悲愤》长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瓣香可也及钗裙。”
意思是说,蔡文姬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杜甫和曹植的五言体诗也是受到蔡文姬《悲愤诗》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人认为唐诗是学习汉末五言诗的,汉末魏晋的五言诗无人可及。但真正五言诗的大家还是蔡邕和他的女儿蔡文姬。
蔡邕的诗并没流传下来几首,而蔡文姬的长诗《悲愤诗》可真是了不起的大作。
瓣香,佛家敬一炷香称瓣香。后来也把拜师、跟人学习称“瓣香”。所以这句诗的意思就是,曹、杜都师从文姬、学习文姬,可他们能追得上那位了不起的女诗人吗?
再来说说缇萦。
缇萦是西汉文帝时名医淳于意的女儿,淳于意被人告发(一说是诬陷)获罪,当地的官吏判处他“肉刑”——斩断肢体。
把他押往长安受刑时,五个女儿跟在囚车后哭泣。淳于意悲叹: “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
意思是,生了这么多孩子,却没有一个儿子,危难时刻没有能帮忙的人。
最小的女儿缇萦悲愤交加,她随父亲去往长安,上书汉文帝:“我的父亲曾在齐地(山东一带)做官,当地人都说他清廉正直。现在他犯法获罪受刑。但我却为那些受了肉刑的人感到悲哀,肢体斩断不能再生,即使想改过自新,但已经成了废人,又有什么用呢。我愿意收入官府为奴,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后顿生恻隐之心,感叹:“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当年就废除了肉刑。
为此班固曾有诗赞云:“百男何愤愤,不如一缇萦!”
看出来了吧,白居易是把自己的阿罗放在和文姬、缇萦一样的起跑线上来培养的呀。
同时代的文人是不是都像白居易这样开明呢?当然不是。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也没有儿子,他将自己的诗稿编订成集后,想到没人继承自己的衣钵,深以为憾。写诗向白居易发牢骚:“天谴两家无嗣子,欲将文字付谁人?”
他把没有儿子上升到遭“天谴”的“高度”,就是类似地震、洪水、龙卷风、天打五雷轰之类的上天的责罚。
白居易是怎么回答他的呢:“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余尘。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
文姬就是蔡文姬了,通子是谁呢?是陶潜的小儿子。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怎么样呢,陶渊明曾作《责子》诗: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读到“不识六与七”和“但觅梨与栗”,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乐喷了。
陶渊明呀,你知不知道你的诗都是传世之作啊,你这样写自己儿子,让他们情何以堪。
这不,白居易就拿来当反面教材了。他提到的通子,就是这个已经九岁了,却整天只知道找梨子和栗子吃的混小子。
陶渊明气得只能“且进杯中物”——借酒浇愁愁更愁了。
“行志学”也是典故,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所以用“志学”来代指十五岁。行志学,快要到十五岁了。行,行将。
王粲又是谁呢,王粲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太尉王龚之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少年时就颇有才名,深为蔡邕赏识。相传他登门拜谒蔡邕,蔡邕"倒履迎之",激动的来不及穿好鞋,就跑出去迎接人家。并宣称“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予之”。
蔡邕死后,真的履行了他的诺言,将自己的藏书数车六千余卷赠与王粲。
搞清楚了这几个人,白居易的这几句诗的意思就明白了:
“各有文姬才稚齿,俱无通子继余尘。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
我们的女儿虽然还小,但像文姬一样聪慧可人,未来正可期待。而没有儿子也许应该庆幸呢,万一不成器,像陶渊明的通子那样,岂不糟心。遗憾的是蔡邕当年因为没有儿子,把宝贵的藏书全部赠给了不相干的王粲,现在看来与其传给外人,何如传给自己的亲生女儿好呢。
白居易对自己的女儿绝对是真爱啊。
阿罗长大后嫁给姓谈的人家,不久后生了一个女儿——为白居易添了外孙女。
白居易依然是那么开心,他欢天喜地地在外孙女满月时为她起名字,还赋诗贺喜。
《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
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
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这首诗读到最后一句,才知道白居易真正要说什么——“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说“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一定是白居易怕女儿、女婿因为生了女孩儿失望,所以才说,养育女儿的甜蜜美好,岂是外人知道的——我生的就是女儿,所以我知道呀。
也终于知道了“物以稀为贵”典出哪里了。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指孩子满月时举行的各种仪式。
想象白居易怀抱花骨朵一样的小外孙女,喜上眉梢的样子,是不是乐的像个孩子?
写到这里怎么觉得这篇文章不像是写给儿童节的,倒像是写给父亲节的。
不管怎样,儿童节来了,让我们那颗早已潜入生命深层的童心,随着这些美丽的诗句再次“蠢蠢”动起来吧。
不管你是爸爸还是妈妈,到孩子身边去,和孩子一起同乐吧,去找回你的半个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