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做饭的工具虽然不齐备,但是网络如此发达,直接买饺子皮就好了,周末公司食堂没有饭,于是就约了朋友中午来我这里吃饺子。韭菜鸡蛋,酱香茄子馅。又用购物送的可乐做了鸡翅。看着简单做起来一口炒锅,一个电磁炉,一个蒸锅,循环使用。从8:30一直做到了11:00点。中餐就是麻烦。
晚上观山湖有音乐会,约好去凑凑热闹。
泼水节我来不了,怕感冒所以没有参加。
等待着音乐民族舞的狂欢。
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有律动,这份互动释放很是缓解压力。因为怕散场时人多打不到车,于是我俩提前离场,朋友带我在会展一条街上查看了美食,奇怪这里的人怎么这么好吃呢?
走累了后来决定扫共享电动车回住所。第一次体验了这里的共享电动车,20分钟的车程,自在凉爽,学会了骑这个车,我的出行将会更加的自由了。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解:
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词句解析与意境解读
字面释义。
"一向"意为片刻,"年光"指美好时光(特指春光),"有限身"强调生命的短暂性。整句通过时光易逝与生命有限的对比,构建出强烈的时空张力。
上下文呼应。
该句作为全词开篇,与后文"等闲离别易销魂"形成递进关系:
首句点明时间残酷性。
次句揭示离别痛苦普遍性。
末句"不如怜取眼前人"提出解决之道,三层转折构建完整逻辑链。
哲学意境。
通过"山河空念远"与"风雨更伤春"的意象叠加,展现三重时空观:
地理空间的阻隔(山河远隔)。
时间流逝的不可逆(春去花落)。
生命存在的有限性(身世无常)。
最终归结于把握当下的处世智慧。
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宴饮文学传统。
该词创作于酒宴场景,延续汉魏游宴文学传统,却在及时行乐的表象下暗含生命意识的觉醒。宴席的"频"与人生的"限"形成微妙反讽。
刚柔并济笔法。
上片柔婉低回("有限身""易销魂"),下片陡转宏阔("满目山河"),结尾复归婉约,形成"瀑布三折"式的艺术结构,被俞陛云誉为"兼有刚柔之美"。
哲理升华过程。
从个体生命体验(有限身)→ 普遍情感困境(易销魂)→ 空间阻隔(念远)→ 时间困境(伤春)→ 最终达成哲学超越(怜取眼前人),展现典型的宋词理性思维特质。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江南西路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一说为南昌市进贤县人。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自幼能作文章。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累迁至知制诰、翰林学士。因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赏识。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议刘太后垂帘听政,并在崇政殿为仁宗讲学,一度升至枢密副使,后因得罪刘太后而出知应天府。其后仍被召回朝中,历任御史中丞、三司使、参知政事等职。仁宗亲政后,愈发受到重用,于庆历二年(1042年)自知枢密院事进官集贤殿大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正式拜相。两年后因事罢相,带工部尚书衔出知颍州,移知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等地,累封临淄公。至和元年(1054年),晏殊因病自请入朝,翌年(1055年)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获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邀请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史称“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晏)殊始”。晏殊工诗善文,尤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平生所作诗文据传逾万篇,今仅存《元献遗文》《珠玉词》;又编类书《类要》,存宋以前古书极其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