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有多累?
一个来访者,还只是一个初中生,她厌学在家,向我描述:
呆在家里什么都没干,就是感觉很累;
很在意他人看法,别人一句话,心里想半天;
努力了也拿不到结果,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每次想要去尝试什么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都是负面的设想。
持续反复的精神内耗,让她心力交竭,疲惫不堪。
每个人都会有内耗,但内耗多了,人生便会失控。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过著名的“自我损耗”理论:
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是每一次选择、纠结和焦虑,都是在损耗你的心理能量。
现实中,往往我们越想摆脱它却越是挥之不去,内耗就像是一种病毒,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暗地侵袭你的想法,让你陷入纠结、焦虑、抑郁。
01
为什么会被精神内耗?
《反内耗》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知道……却做不到……的纠结背后,是无止境的自我战斗。
而当身心资源全部用于自我战斗式的内耗时,我们无力应对哪怕一点点的挑战,也无力做出任何有意义的改变。”
内耗像一场发生在大脑里的战争,你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它就已经把你仅剩不多的心智资源消耗殆尽。
本质上,我们都是思维的囚徒,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源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为什么你会被内耗?
思维反刍
就是对所遭受事件的原因、结果和对事件的感受进行的无法控制的重复性回想。
一件事情发生了,内耗严重的人会在脑海里反复把之前的事情倒带。
自我攻击
内耗过多的人有一个特点,特别擅长“找茬”,尤其是找自己的茬。
一件事儿没做好,他们会归因于自己不够好。
他们给自己的评价往往低于周围的人给他们的评价。
自我攻击行为的背后,是源于对自己不够接纳。
丧失视角
丧失视角,就是将注意力聚焦于负面的、坏的一面。
简单来说,就是桌上有半杯水,丧失视角的人会看到半空的杯子,而获得视角的人则会看到半满的杯子。
拥有丧失视角的人,往往会逃避挑战,心甘情愿放弃一个个唾手可得的机会。
02
如何才能摆脱精神内耗呢?
天下之事,总是困于想,而破于行。
要知道,降低自我内耗的办法,唯有立刻行动。
因为内耗的人,常会给自己加戏,不断编造一个个的与真相不符故事,与真相反复争辩。
长此以往,想的越多,争辩越多,就越痛苦。
有些坎儿当时你可能觉得过不去,等到情绪过去后,你会发现那件事并没有那么泰山压顶,只是自己当时把这件事想得太重了。
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与其陷入“想做但不确定结果如何”的纠结中,不妨让自己先行动起来,前行路上,答案自然会随着时间慢慢呈现。
没有行动,你遇到的所有的困难、挫折和失败都是臆想。
只有行动起来,你才会得到外部真实有效的反馈,有问题就去改进,有障碍就去铲除。
就像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的写的那样: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三四月做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03
三个建议,希望能帮你找到人生出口
精神内耗意味着人们在黑暗中挣扎,努力找寻光源,只有理清现状,找到方向,才能守得云开见明月。
1.正视精神内耗,找到问题根源
内耗是人生常态,凡事不顺之时,纠结不如直面,找出问题根源。
正视自己的现状,梳理自己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方法。
我们既是问题的生产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
去忽视那些无关紧要的负面情绪,抓住问题的根本,冲出黑暗,一往直前。
2.改变自己观念,做积极的选择
有时太渴望改变现状,就会陷入焦灼中。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的一生都被负面情绪左右着。
殊不知,每件事都有两面,我们不仅要看到负面,也要想想正面。
面对无法改变的事情,尽最大努力,做正向选择,一定会有积极的改变。
身陷困顿时,往往也是人生转折点的开始,不妨试用积极的选择来改变现状。
3.行动起来,在困境中寻找转机
《人民日报》上有一句话:
“忙忙碌碌地做点事儿,其实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人一旦忙起来,就没那么多迷茫了。”
想,永远都是问题;做,才有你想要的答案。
白白耗着也是一天,努力也是一天。
比起什么都不做的抱怨,不如每天改变一点点。
行动起来终能如你所愿,就像罗翔说: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停留在想,而是一定要去做。你想的话,你的损耗会很大的,CPU占的能量会特别大。
但做的时候,坑就会慢慢的让自己变得平静。”
内耗,在消极情绪中沉沦,作茧自缚;
崛起,在积极情绪的引导下,蓄力奋起。
特别喜欢尼布尔说的这句话:
“对于不能改变的,请给我力量让我去接受,对于可以改变的,给我勇气让我能够改变。”
要相信,外界的事,不一定取决于你,但内心的事,一定取决于你!
写在最后:
与其沉浸在自怨自艾,倒不如接纳“精神内耗”,并利用好它。
就像余华老师,在写作中一直跟自己较劲,高标准要求自己,内耗40年,写出了《活着》、《兄弟》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是否能利用好内耗,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间。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
让灵魂休息一下,养一养它在尘世奔波所受的伤,然后再去奔波。
我们的一生,不只是用来匆匆赶路。
也要时不时停下脚步,学会欣赏沿路的风景,才会让这一路的辛劳变得值得。
往后余生,愿你踏遍山河,仍觉人间值得,让春山可望,未来可期,在人生长河中邂逅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