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螺,古称“吐铁”。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泥螺有养肝明目,生津润燥,益于精髓之效。吐铁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外,还含有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明代学者张如兰在《吐铁歌》中写道:土非土,铁非铁,肥如泽,鲜如屑。乍来自,宁波城,看时却似嘉鱼穴。盘中个个玛瑙乌,席前一一丹丘血。见尝者,饮者捏,举杯吃饭两相宜,腥腥不惜广长舌。
三月桃花烂漫之时,万物复苏,泥螺出泥,吐尽一身“铁”。此时的泥螺因刚长成,体内透亮无泥,肉质最为鲜嫩,被誉为“桃花吐铁”,乃一等一的上品。清代潘朗曾有诗云,“树头月出炊香饭,郎提桃花吐铁来。”
天气逐渐转热,夏季的杭州湾海涂上,海泥表面会生一层苔类的微生物,俗称“油泥”,这是泥螺最爱的食料,此时的泥螺更是肥腴油润,壳透而薄,顾“油泥吐铁”因此得名。若拿此时的泥螺做上一碗葱油泥螺,大粒的螺肉只需轻轻一吮,便会带着厚厚的膏脂被吸出薄如蝉翼的壳,再来一勺肥美稠状的汤汁,入口简直能鲜掉你的舌头。
农历九月近中秋,此时旺发的泥螺被成为“桂花吐铁”,但此时的泥螺依旧粒大脂丰,极其鲜美,此时的天气若是约上三五好友待退潮后前往,泥涂表面必定附着不少泥螺,泥螺爬行时也会留下浅浅的泥印,沿着那条泥印就可一一捕获。
记得小时候家旁边都是大片的晒盐场,不晒盐的时候,经常看到大人们在盐场的盐板上铺上一张网,把一天所获的泥螺倒在上面,让泥螺吐出海泥。听大人们说很多泥螺被做成了醉泥螺,送到了上海,宁波,杭州人的餐桌上。
制作醉泥螺
醉泥螺的制作也是非常简单,所有的小海鲜因为本身的鲜美,只要稍做处理即可带出它所有的美味,呈现给我们与众不同的特有风味~
制作醉泥螺前定要用海水淘洗干净,可以先拿菜卤(以前基本用海卤)渍死泥螺,冲洗后用绍兴黄酒浸泡于罐中。此法腌制的泥螺螺舌长,不缩头。腌制一周左右就即可食用。
吃的时候捞出几粒稍作冲洗,根据个人口味添加生姜、大蒜、味精、白糖,喜欢辣的可以加点小米椒。不吃的时候放进冰箱冷冻,可以吃上一整年。老人有歌谣道:“一粒泥螺一口饭,蟹糊味道交关赞,入秋腌坛臭冬瓜,吃到腊月过年关。
记忆中小时候的饭桌上尤其是早上爸爸烧好水泡饭,总会加上一叠妈妈自己腌制的醉泥螺。每次小心翼翼地拧开玻璃瓶盖,总是香味四溢,那种泥螺透着黄酒的幽香还夹着丝丝海水味的特有香味。
用舌头抵住泥螺,轻松一吸,整个螺肉落入嘴中,脆爽香滑。小时候很爱吃泥螺,一口泥螺一口饭,一碗白米饭就着几粒泥螺就能吃完。
杭州湾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大学毕业后我也没有丝毫犹豫回到了杭州湾工作。就业、租房、买房还都享受到了政府的各项补贴,感觉这里同样也是幸福之都。
这几天经常下阵雨,想起像我大妈那些下海捡泥螺的人,在泥泞的海涂中,一脚一脚用你们勤劳的双手辛苦劳作着,给我们带来舌尖味蕾上的美味。愿你们平安归来,每次都能满载而归!愿每一个在杭州湾追梦的人,都不是异乡人!愿你们在杭州湾都能找到可以停靠的温馨港湾~
图文编辑:二马
此文写于昨晚吃到我大妈做的醉泥螺,即兴而作~ 有不足的地方请各位指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前湾新区优惠政策与福利信息
请关注宁波前湾新区服务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