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语言的使用概率占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比如不要跑,不要玩手机啦,不要打架等等。像这种命令式的语言,我们就呼之为不语言。
不语言在潜意识植入负面信息,引含的负面评价往往会造成孩子低自卑与低价值感。比如,不许看电视,不要和弟弟打架,不准说脏话。
他隐含的意义是,我是权威,你必须听我的。家长会觉得很有力量,而这也是为什么家长擅长不语言的原因。
然而孩子会被剥夺归属感和价值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我的需求是有问题的,我不是一个好孩子。
于是孩子越来越缺乏信心和勇气。当家长在说不语言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带着负面情绪。比如,生气,烦躁,焦虑等等。
我们会把这种情绪传给身边的人,镜象神经元的作用会让孩子产生情绪。因此,他们会退缩或者叛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会更加叛逆。
这就是不语言的危害,不语言不仅仅是甲醛,还是有侵入性,传染性的甲醛。不语言就像鲧治水一样进行围追堵截。
而而正面,积极,清楚,具体的语言就像禹治水一样疏通,引导给孩子的能量一个出入,给孩子一条活路,所以,我们应该用正面,积极,清楚,具体的语言来代替不语言。
比如把不准说脏话换成请用礼貌用语,用请,您,谢谢,对不起来打招呼。把不准玩手机换成请放下手机,我们一起去看绘本或玩吧。
把不吃完饭就不能看电视换成,我们吃完饭就可以看电视啦。接下来我们讲讲常用的正面语言有哪6种。
1,肯定的句式。比如,孩子问你“妈妈,我们可以看电视吗?”“可以呀,我们做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啦”。
2,有限的选择。你是愿意摆桌子还是洗碗。你是自己关电视,还是妈妈帮你。
3,清晰具体的要求。现在请你坐下来,并轻轻地闭上嘴巴,保持安静。
4,成熟惯例。按照日常惯例表你该去做什么了?到写作业,洗澡的时间啦。
5,邀请合作。谁能帮妈妈一个忙。
6,手势和暗号,由孩子设计才有效。就是之前讲的无言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