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接到妈妈的电话,急促的说要来省城,在追问下得知她去小镇医院检查,医生让她检查一番,然后告诉她要动手术,她一听便着急了,立马做了个决定:来大医院,一方面是她不太信任小镇的医疗技术和诊断,另一方面她也确实担心又在身子上动刀子,索性来个有保障点的地方,听听比较专业医生的建议。
她慌慌忙忙来了,接她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排,医院对我来说挺陌生的,还好妈妈已经让一位有看过病的亲人来帮忙带领。大伙儿碰面后,听阿姨叙述着今天先干嘛?明天干嘛?便知有计划性,我们全听她安排。
医院大门前人来人往,我们拥挤在人群中上楼,这里热闹,但无嬉笑,也像个集市,人这里一推那里扎一推,楼上、楼下、这栋、那栋,除了那一身令人钦慕的白大褂以外,分不清人群中哪些是病人,哪些是陪伴的家属。辨不清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急”。众人中,排队、等成了每个病人逃脱不掉的环节,还好现代科技发达,为此省去一些时间。
进医院,首先面对的是挂号,根据自己的病情挂了相应诊科的号,选择机器挂号、缴费与传统窗口比较是省了不少时间。对于特地从外地跑来就医的人来说,最耗不起是时间,“它”包含与病人相关的太多因素。挂完号可以去相应科室找相应医生的位置,然后就坐着等,等着屏幕上叫到熟悉的名字便进去,医生初次见到我们不熟,不会很亲切是自然的,最多问下:什么病?啥情况?我们只好乖乖跟他述说一遍,表达不清楚时,可能还会听到他急促的追问,没聊几分钟,他已列一堆项目让我们去检查,想细问一句,只催你赶紧去,因为专家下午是没有门诊的,一周也就上一、两天门诊的班,隔好几天上一次。对于远道而来的病人,面对如此之多的项目检查,怎么办?摊手看看抽血、B超、CT、磁共振......再想想外地特地跑来,在摸不着北,也要一项一项的跑路、操作。你根本不能问自己来得及吗?来不及能咋办,时间我又能耗得起吗?而这些冒泡的问题跟医生有哪门子关系啊!
还好,陪同家属机灵,就像现今嘴巧的都占据社会重要地位一样,能吃得开、聪明、好生存。不...是讨人喜欢。她机灵是第一天下午把第二天号挂完,带着我们了解场地,几栋几楼是什么是干嘛的?医生基本上会常让你去做的哪些项目,我们都稍微了解下大概位置。所以当我们接过医生给的市民卡,赶奔机器前缴费、取号、打单子,这时小时候学过的合理安排时间真的在此刻用上了,发现抽血项目需要排长队,这时可以抽时间赶往B超处,在护士台拿到号时,发现得隔天才能做,这可怎么办?难不成要再等上三天,来回看病一趟要花费一周时间,这不现实。心里算盘稍打一下:专家号要一百,三天的住宿费、饮食费、务工费再加上来回跑医院的精神体力,如此一算健康的人都不好了,可护士很明确的说:“今天没的做,最快能预约到明天早上。”听完,急坏了,赶忙跑去问医生,“好医生”还是会给你指明一条出路,你们可以花点钱加号的,这样马上可以做,听了后如同得救的信号,急冲冲寻找神秘的地方,到了一处按一处规矩办事,照办就拿到号,又赶忙跑回等做B超,做完B超奔往抽血处抽血,时间也刚刚好,拎着仅有的报告拿去给医生诊断,诊室里总是有人,医生确实很忙,忙到凶我们两下,我们还能笑嘿嘿的原谅他。
有人在前排队,我们直向医生冲去时,难免道德感在心里发作(别人来看病也排队啊),要不自己等么,可队伍总是一个接一个,等到我时,专家可下班了。有时候不得不见机行事,难免少不了其他人嗤鼻的指责还参拌自己心里的愧疚,嘀咕着:或许别人也是从外地来求医呢,也是跑了一上午才拿到报告,等着医生给她们诊断勒,但比起诊完被医生判定没事,赶紧逃出诊室、逃出医院来讲,自责感也容易暂被扔到一旁了。
如果来医院只是花点钱、买点药已经很庆幸了,如果天天看着一张张愁苦的脸,人与人拥挤在一处等着穿白大褂来判定,心里怀揣着不安,比失恋还煎熬。记得当天看完门诊一直到医生下班,一个又一个从各自己诊室里出来,我认不出那些原来是穿白大褂称为医生的人,只是好奇的去每个诊室门口查看的时候,那一道道紧闭的门才确认离开的真的是他们。那个标记失去的时候,他们跟你、我没啥两样。所以生病能治的,都不是事,真有事的,他们穿上什么样式的记号衣也救不了。
近期有幸接触了某科疾病相关的中医治疗,即使能发现最新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症状研制出最好的治疗方法,却不能保证你、我百分百得到医治、立刻得到医治。有时候人喜欢扮演很厉害的角色,总裁、工程师、科学家、老师、爸爸......可我们都不喜欢扮演“病人”,只要与厉害角色一对比,显出了软弱、无能、贫穷,奇怪的是这样的人却容易被拯救,被医治。“因为有病的人才需要医生”。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