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褪色的光阴--曹禺故居
天津,有着传统的文化政治底蕴,梁启超,袁世凯,冯国璋,李叔同等人在此大兴土木,建了很多西洋楼。
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主道东边的一栋,坐东朝西的二层小楼的院落中心,有一座曹禺的半身胸像雕塑,这就是曹禺故居;曹禺雕塑后是前后两楼均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带阳台的小楼,楼里有曹禺在天津生活的一些图片,后楼摆着一些家具,及曹禺的作品和一些作为日常生活的东西,陶瓷门牌,诉说着往事。
这栋小洋楼里生动地再现了曹禺从童年到青少年在天津的生活,社交,文化,社会的环境,他在这里酝酿出《雷雨》,《日出》等话剧;曹禺剧院分布着“雷雨厅”,“日出厅”,“原野厅”三个小剧场,分别展出了曹禺各个时期不同的图片和实物,在剧场内也举办各种研讨会,上演曹禺的剧本,没有在剧院里看曹禺话剧,是一大遗憾。
轻轻的步入后楼的万公馆,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一个夏天的上午,在周宅的客厅里,壁龛的帷幔还是深掩着,里面放着艳丽的盆花。中间的门开着,隔一层铁纱门,从纱门望出去,花园的树木绿荫荫地,并且听见蝉在叫。右边的衣服柜,铺上一张黄桌布,上面放着许多小巧的摆饰,最明显的是一张旧相片,很不调和地和这些精致东西放在一起。柜前狭长的矮几,放着华贵的烟具同一些零碎物件。右边炉上有一个钟同话盆,墙上,挂一幅油画。炉前有两把圈椅,背朝着墙。中间靠左的玻璃柜放满了古玩,前面的小矮桌有绿花的椅垫,左角的长沙发不旧,上面放着三四个缎制的厚垫子。沙发前的矮几排置烟具等物,台中两个小沙发同圆桌都很华丽,圆桌上放着吕宋烟盒和扇子......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阳光,天气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雷雨》一开场就让我无法摆脱这所故居老宅的影子,此时此刻,人的脑海里浮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穿过藤架花廊,透过历史的岁月,当我置身在每一个房间,眼睛所到之处充满了书香,百叶窗透射到写字台的光线,反射到曹禺的珍贵照片上,思绪凝聚了;在这个小院里,终日弥漫着犹郁,伤感的环竞,熔铸了一个苦闷的灵魂,曹禺开始思索社会,思索人生,他笔下的许多人物或多或少地有他童年,少年经历的影子,这里也在慢慢地讲述着他有关的往昔岁月。
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他继承了先驱者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西方近代戏剧的表现方式,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日出》《北京人》《家》都是杰出的作品;为话剧的发展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随着岁月的剥蚀,小楼已显得苍老,它在等待着主人归来。
2018年5月5日夜写于天津火车站后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