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们都遇到过贷款,无论是买房、买车用到的房贷、车贷,还是买手机、各种消费的分期付款,以及常用到的信用卡、花呗、借呗、白条什么的,这些本质上都是借贷的杠杆工具,用好了,会给我们的家庭财富带来非常好的正向作用,用不好很可能会使我们的家庭就此陷入绝境。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合理且慎重的使用这些借债工具。
1.什么事情值得负债?
负债真正的作用是在帮你把未来才会出现的钱撬到现在使用,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自己调动资金的能力。我曾经认为只要自己或家庭负担得起,需要花钱的地方都可以负债,但是经历过几次财务危机,且随着自己读书和阅历的增加已经渐渐改变这种观念。比如日常开支、看病、买房、子女教育以及各种突发事件这些都是可以适当使用负债工具的,这个日常开支说的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不包括奢侈享受。
有句老话说“救急不救穷”,负债工具最大的用处,就是救急。家里突然有人生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而自己或家庭的现金不够的时候,才是最需要负债的时候。至于买房、孩子上大学这些大事,负债工具有多重要就更不用说了。买房我们会用上房贷,孩子上学读书,需要一大笔学费,助学贷款都可以发挥作用。在这种大事面前,负债工具能用就一定要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自己的现金有一部分已经存入理财账户,比如定期存款和没办法短期赎回或赎回要损失大量收益的理财产品,如果我们能用这些负债工具解决现在遇到的事,其实也是合理的。我们可以申请几张信用卡备着,这几个信用卡平常绝不能轻易用来消费,它们只是一旦有事发生,不用急着把理财里的钱拿出来,也能度过难关。
2.只在偿还能力范围内借债
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有年轻人从好几个平台借网贷,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还不上,甚至陷入“裸贷”风波。还有现在有很多商家为了劝你消费,喜欢打“0首付”的广告等等。看到这样的广告,我们可是要小心,这些背后都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不断诱使你进行高消费,最后陷入“债务危机”不可自拔。
人总是会对自己未来的收入过分乐观,在没有算清楚本息之前,是不能进一步去消费、去负债的。那么,怎样判断自己的负债水平是否合理呢?就是先用每个月的稳定正向现金流,基本就是收入,减去本月的必要支出和储蓄,在用剩下的这笔钱还债。
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减去“日常支出和储蓄”如果没有算上储蓄,全拿去还债了,家里就不会存下钱。如果没有算上日常开支就更严重了,正常生活都会受影响。如果每个月要还的本息加起来,可以被剩下的钱覆盖,那就是健康的、合理的负债。很多人都只看到自己的工资够不够,就贷了一大笔款,等到真的要还的时候,每个月都会非常狼狈。
3.特别要小心利率陷阱
还是要特别的提醒一下我们常用到的信用卡、花呗、借呗、金条、白条等等这些“类信用卡”借债工具的利率陷阱。你经常会在信用卡的账单上看到一个账单分期的选项,显示剩余的额度仅仅按照日利率万分之五计算利息,猛地一看日利率万分之五利率很小,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率幻觉。万分之五的日利率换算成年利率就是18.25%,远远超过你的任何理财产品,或者说其他的投资产品的收益率。
比如你在网上去买任何一个大件的商品,电商都会用很显眼的字体提醒你,这个商品你可以分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分期购物,手续费分别是2.6%、4.2%、7.2%。这种数字也会让我们感觉,手续费也不高啊。用高斯定理稍微算了一下,12个月分期付款,7.2%的手续费,你最后付出的利率是13.23%,比你以为的7.2%高了差不多一倍左右,这就是典型的利率幻觉。还记得昨天聊的我们国家对高利贷法律保护的最高利率水平是15.4%吗,任何一个我们常用的信用卡类的借贷工具隐藏的年化利率基本上都到了我们国家法律允许的上线了,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危险的游戏,稍不注意真的就是万劫不复。所以一定要慎重的合理的使用这些借贷工具。
这有个公式:实际年化利率=分期手续费率/(分期数+1)*24 = 单期手续费率*分期数/(分期数+1)*24
参考资料:
1. 得到app《李璞·家庭财富管理》《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
2.《家庭理财宝典:生活中的理财知识大全集(精华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
(关注、点赞、转发)(全网同名,书童寒不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