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在匆忙的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小时候,总希望快点长大。可以像大孩子们一样威风。
上学时,总希望早点毕业。可以自己挣钱,想干嘛干嘛。
是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心得”。
等到工作了,开始着急自己资历浅,人微言轻,怎么不早出来几年?赶紧混到资深。实在等不及就去创业。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可以慢下来一些。
事实上却像一个陀螺。转个不停,快一些,又快一些。
生活像一阵风。
是龙卷风,卷着人脚不沾地的往前跑。
不想赶路,却一直在赶路。
大概是两年前的一天早晨,在公园里跑步,
一群鸟儿在枝头鸣叫,两边的花儿也开得好看。
那一刹那,仿佛有一阵电流从头顶到脚尖。
这是自己每天都看到的风景啊,我怎么从来没听到,没看到呢?
我们到底错过了什么?
有“上进”的孩子错过了玩耍,
有“听话”的孩子错过了梦想,
有“理性”的年轻人错过了恋爱,
有“勤奋”的父母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好多的褒义词都被打上了引号。
中国人的思维里总是不自觉的想要个“结果”,似乎这样才有意义。
养儿是要“为防老”的;
读书是要“金榜题名”,挣个好前程的;
女人的美是要“为悦己者容”的;
甚至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的。
这些或旧或新的观念里多少都透着那么一股子功利的气息。
当风气都是如此的时候,大家就跟着一起迷失。
凡事“唯结果论”所导致的,必然是我们的着急、匆忙和紧张。
为什么我们做事本身不可以是有意义的?
我们工作是因为它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
我们读书是为了求知的可贵与人格的完善,
我们教育孩子对人恭敬、真诚,并不只是为了让他以后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是因为这本身是一种“善”。
正如我们去旅行,并不是为了某一处绝美的风景,
是为了在其中如实的面对自我,面对自然。
我们可以与别人共处,与事务共处,就是无法与“自己”共处。
我们的心是如此躁动不安,一刻也不肯闲下来,
哪怕是休息,也要看个电影、玩个游戏、看个手机。
总之,一定要忙点什么才好,一定要“缘”在什么上面才好。
这其实是一种怯懦的表现。
现代社会的娱乐和消费,都是为了转移这种怯懦而产生的。
以狂欢来攻陷寂寞,以无聊去对治无聊,这就是现代人的荒谬。
这一点,放在个人的正面的工作生活里,依然成立。
其实,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多少不得了的事情,
把自己弄得很忙,很多时候是不愿意去面对真正的问题,展开真正的思考。
什么才是生活里真正重要的?怎样做好关键而有决定力的事情?
很忙,是现在流行的说法。貌似很充实的样子。
我认识一位法师说,“忙”应该拆开解。“把心丢了”,就是“忙”。
到最后,其实是“盲”和“茫”。
我们生命里那些最心动的时刻,都不是因为某个“结果”或是“将来”。
当你面对一处撼人心魄的美景,
当你吃到一口前所未有的美食,
当你与恋人初次的的怦然心动,
当你听到孩子的那第一声啼哭,
这个时候你都是全然活在“当下”的,是“消融”的。
那一刻,你没有分别,没有对立,没有幻想。
那一刻,你完全在感受这个世界。你与世界一体。
这就是“无我”,就是专注。
只是我们很少这样总结过。认为这是生命里的奢侈,不可多得。
其实,这样的美妙境界,
我们可以工作中获得,在走路中获得,甚至在任何时刻获得。
这就是用心的功夫,觉知的训练。
别赶路,去感受路。你就会获得。
在跑步时看到一朵花开的次第,
在站立中感受一阵风拂过后身体毛孔的开合,
在抱着孩子时看到他脸上的绒毛在阳光下的清新圣洁,
在踏青时抱着一只玩具熊从草青的山坡上滚下,
在坐车时观察每一个人的表情和他/她经历过的故事,
在上班时从一件小事去分析下属还有哪些不足需要鼓励。
有人说,可怕的不是死亡,是从未真正活过。
我以为,真正活过是不空过每个需要用心的当下。
我们把心总是放在一个将来时,
本来该得到的是一片森林,
结果眼里却只有一棵树,甚至一片树叶。
你或许会说,只有用尽全力的赶路,才有到达后的喜悦,
只有风雨之后的洗礼,天空才会绽放美丽的彩虹。
以我不算丰富的人生观察,事实大多并非如此。
我之前写过一个“磨砖成镜”的故事:
“我们以为透过一次朝圣之旅可以净化心灵,找到真我;
我们以为终于等到的爱情,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们以为财富的积累可以实现个人生活的自由;
我们以为地位的固化可以获得世人的尊敬;
我们以为体验的扩展可以看明白这个世间;
我们以为知识的沉淀可以获取智慧。不一而足。”
事实上,这大多是我们自以为是的妄念纷飞,颠倒梦想。
为了到达后的一点点喜悦,甚至是可能并不存在的结果,
以放弃路上的整个风景为代价,多少是得不偿失。
结果不一定比过程更美好,收获不一定比付出更珍贵。
风有风的好,雨有雨的好,彩虹有彩虹的好。或许这才是更智慧的人生态度。
充实而丰盈的人生,不是你干了多少事,成就了多少事业,而是你是否圆满了每个当下。
只提供具有喜悦感&启发感的文字。我是贤杰,这里是我的聼賢小館。欢迎你常来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