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鸿山的心愿久矣。
我一直想去无锡寻访鸿山泰伯墓以及周边的名胜古迹。
很早就知道泰伯奔吴的故事,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是王位的当然继承人。但因“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传昌。”所以,太伯和弟弟仲雍一起“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
九月的一天,我驾着摩托车终于来到了鸿山脚下。座落在鸿山西麓的泰伯墓气象森严,景区吴文化氛围浓郁,风景秀丽的鸿山更给其增添了江南特有的旖旎韵味。
景区大门前的广场上立有泰伯塑像,墓区内有月牙池、棂星门、享堂、四棱碑、泰伯墓、仰止阁、碑林等主要景观,其中仰止阁内供奉泰伯神像,与享堂同为祭拜之地。墓区内众多的石碑、古迹都是我必须仔细研读和观摩的景观文物。
当我逐级而上,登上最高处的泰伯墓时,已历时整整一个半小时。参观完毕后却发现,陵区和东侧的鸿山风景区无有通道连接,无奈之余,我只得悻悻然原路返回,到山下另觅登山之路。
顺着紧贴着泰伯墓园围墙一条的小道,我又一次来到了鸿山脚下,行不了多远,摩托车就被石级阻碍,不能再向前骑行了。俗话说"命要长、路要短″,鸿山海拔也只有区区的59米,我奢望着另有坡道,可以让我把摩托车开至鸿山山顶。
一路寻觅,顺着山路向东骑行,就来到了一个叫杨梅坞的村口,眼前就是鸿隐堂。此处相传是东汉诗人、隐士梁鸿与妻子孟光隐居的地方。如今的鸿隐堂,白墙黛瓦,整饬漂亮。
再往前行,就已行至了山之东。就见有几位村民正在树下乘凉,忙上前打听上山之路。村民告诉我,鸿山有几处石级和野道可达山项,但骑摩托车是绝不可能登顶的。此处不远就有一处台级,向前一百米就是一处叫月影石的景观。
我忙谢过几位村民,开始徒步登攀鸿山。
鸿山并不高,远看就是小土丘而已。不想就是这样的小土丘,爬起来也着实不轻松。爬了还不到一半,台阶就没有了,而那月影石就在了眼前。但这月影石完全名不符实,它就是远古时山体崩裂的一个侧面,显得凹凸不平,甚是毛糙,何以能有倒影?
费力爬过月影石对面崩塌掉的乱石坡,眼前的坡度却越来越陡峭起来,而且沙石松散,脚底不时打滑。此时,我已是气喘吁吁,借着树干丛枝继续努力,总算攀到了山顶。
山顶之中有一条东西向的甬道,沙土碎砾,乱石嶙峋,绿树翠竹分列两侧。这就是一座半开发的野山,游人稀少。我一路向西,在一开阔之处,只见中间有一个羽毛球场大小的人工池塘,池塘中塑有一女神雕像,但无有标识,我只能妄猜,大约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吧。
而在池塘之下的南侧,似乎有墓顶隐现,是否就是我预想之中的要离墓?当我绕至墓前,却大吃一惊,这里分明就是三座墓。我吃力地分辨着墓碑上刻的文字,勉强识出姓名。梁鸿墓居于其中,在下方不远的东边,有一小篆石碑,上书专诸之墓,西侧则是要离之墓。
三座坟墓呈品字形上下错落,而且墓主人分别是一位隐士和两位侠客,这是我见过的最奇特的组合。我不竟感到十分诧异,甚至还带些惊悚。
专诸和要离均是春秋时著名刺客。"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我站在墓前肃立冥想,万簌无声中,我恍惚回到了那个白衣飘飘的仙客时代,与侠肝义胆的剑客们在仙风剑袂中对话;与高人隐士们在琴湖边对酒当歌,他们慷慨豪迈,自由穿梭于天地之间。
当我睁开眼睛,眼前却是真切的三座高坟。如果说两位刺客代表剑,而梁鸿则可以是琴,他们虽然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却在死后用剑胆琴心叠加出一束奇妙光芒,在中国古文化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在三座墓前默立良久,不舍离去。林间满目苍翠中传来阵阵清香,也从远处传来了清脆的儿童喊叫声。我绕过跃动着美丽花骨朵的紫藤,前方不远的地方就是望虞亭。就见有一家三口人爬山至此,正在亭中休息。年轻的男主人见我前来,暖心地给我递上一瓶水来,让我一解烈日下的暑热。我也应他们所求,向他们讲解泰伯到底是周文王的兄弟还是祖辈;也向他们描述这处望虞亭的典故,那是因为泰伯时常在此向北遥望,思念和他一起奔吴的二弟仲雍(仲雍因分居在常熟,也被称为虞仲),此亭因此被叫做望虞亭。
和三人挥手告别,下山的路上我已分外的释然,再次经过古迹景点时,眼前不再是一座座坟丘,而是古人们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东氿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