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历史很悠久,是个佛教圣地。北京流传着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可见其历史不一般。
我曾经陪外地朋友去过两次潭柘寺,一次冬天、一次春天,每次感觉都不一样。
其实外地朋友去潭柘寺也不为拜佛,只当做一个著名景点去看看。或许是陪人去的原因,那两次,都是走马观花般的看一看转一转,表示到此一游,然后就回来了,感触不深,脑中留下的印象只是几株古树和一个古朴的寺庙山门。
其实我家离潭柘寺不远,二十七公里,开车不到四十分钟,但是定居北京后,一家人却从没一起去过。潭柘寺香火很旺,据说那里许愿很灵,很多人在春节时都喜欢去那里烧香拜佛,每年抢烧头柱香的事总上新闻热点,为了这个头柱香,很多人半夜就去排队,一夜不觉,真虔诚,也许心诚则灵吧。
今年刚入秋,我家就开启了北京周边游的计划,近在咫尺的潭柘寺被放到了前几位。
那是九月的一天,天气预报说阴有小雨,我们带着雨伞出了门。车在山里走,满眼绿色,没想到到了山里路况也这么好,几段路看起来很新,很多岔路,幸亏有导航,才没有迷路。阴天在山里开车很舒服,空气新鲜湿润,从车窗吹进的风都是清凉凉的。
我们一路走过了几个村庄、穿过了两个山洞,翻山越岭,很快就到了潭柘寺。我们把车停在二号停车场,跟着人流往前走。不知道是不是疫情的原因,没有见到一个旅行团,来这里的大都是开私家车的人。
售票窗口不卖票,只能从网上买,也挺方便。跟它的历史价值比,票价不贵,五十元,很值。
跟我前两次来不同,这次到庙门不能走大路,而是沿着围墙侧面的一条小山路往庙门走去,那条石板路很古老,很有年代感的样子,不知被多少人踩过。
潭柘寺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它的故事很多,值得介绍的东西也很多,我这次介绍的只是些皮毛。
潭柘寺名字是有含义的,潭是指寺里的黑龙潭,柘是指这里特有的一种树,柘树。
柘树是一种桑科植物,是罕见的珍贵树种。柘树是很好的中药材,全身是宝,很少能见到,几次去潭柘寺,我都没见过。
不过,潭柘寺最有名的树,是一棵千年银杏树,因它与皇家有着很深的渊源,被称为“帝王树”,这棵树也最能代表潭柘寺悠久的历史。
相传这棵树种植于唐朝贞观年间,距今大约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在这棵银杏有40多米高,树干周长9米,得七八个人手拉手才能环抱,遮荫面积达到600平方米,真正的参天巨树、庞然大物。秋天来临时,满树的叶子变成金黄色,如密密麻麻、漫天飞舞的黄蝴蝶,美丽而壮观,它是潭柘寺的一大奇观。
清代的乾隆皇帝曾经封这棵树为“帝王树”。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在清代一个皇帝的登基即位或驾崩,都会从这棵树表现出来。皇帝驾崩,总有一根巨大的枝条会自然折断死亡,新皇帝登基,又从根部长出新枝来,并很快就与主干合拢。仿佛与帝王的命运息息相通,所以被乾隆皇帝封为“帝王树”。
现在这株充满神奇色彩、饱经沧桑的银杏树,虽历经千年,却依然枝繁叶茂,令人惊叹不已,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更为神奇的是,一般银杏树都是一雌一雄两棵生长在一起,才能结果。但陪伴这棵“帝王树”的另一棵银杏树,却不是一棵雌性的树,而是一棵雄性的树,它跟“帝王树”站在一起,成了“帝王树”的陪衬,于是称之为‘配王树’,由于两颗树都是雄树,所以都不结果实。
在帝王树和配王树前面有一株娑罗树(七叶树),树龄300年以上,树干粗大,枝桠遒劲,绿罗伞盖。娑罗树是佛教“圣树”,传说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并圆寂于娑罗树下。
这种七叶树,我在北京很多寺院中都看到过,潭柘寺这株也算是一个美男子。
我发现潭柘寺里的古树很多,动辄就是几百年甚至千年,比如白塔旁的两颗凤柏,流杯亭旁边院子里的柏树,都有自己的故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