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西亚彩陶的年代问题(四) 》

二)西亚最早的陶器

一篇论文说,西亚最早的陶器遗址是:1.“约公元前6800年的叙利亚的埃尔·科尔克(Tell Ain el-Kerkh)遗址。”2.土耳其的贝尔狄比(Beldibi)等遗址发现了公元前8500年至前8000年时的陶容器。3.伊朗札格罗斯山区的甘尼·达勒(Ganji Dareh Tepe)遗址的原始陶器罐(距今九千三百年左右)。4.距今九千年前后的北非的撒哈拉的早期陶器。5.公元前9000年至前8000 年的穆赖拜特(Mureybet)的五件陶器。6.土耳其卡塔·休于(Catal Hüyük)遗址(即加泰土丘,笔者)出土的早期陶器(约公元前7000年)。①

必须指出,《史前人类简史》的西亚篇从公元前20000年一直写到公元前6000年,除卡塔·休于遗址外,没有论及黎凡特有遗址出土了陶器。关于穆赖拜特遗址出土的用黏土烧制的小碗,史蒂文·米森院士只是说“这些碗在技术上还不能算作陶器……但烧过的碗变硬了,这可能是西亚朝着陶器制造迈出的第一步”。在该书第45章中,描述了乌姆达巴吉亚(Umm Dabaghiyah)、索托(Sotto)遗址、亚利姆丘(Yarim Tepe)出现了陶器。至于撒哈拉阿卡库斯(Acacus)山区的穆胡基亚格洞(Uan Muhuggiag)里出现的陶器,其年代来自于对穆胡基亚格洞里40厘米厚的含有野生谷物、无花果和蓝蓟硬化粪便层。经测定,这些粪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此外,还发现了几块其他物种的骨头,如豺、狷羚和豪猪,但大角野绵羊最为常见。结合洞穴内的“圆头人”放牧壁画,发掘者迪·莱尼亚得出结论,公元前7000年左右曾有动物被圈养在洞中,并被喂以草料”。②

一部专著里也说,埃及“陶器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公元前9千纪的比尔·凯施巴(Bir Kiseiba)与纳布塔·普拉雅(Nabta Playa)”文化(上埃及西部靠近苏丹边境地区)。③

关于撒哈拉阿卡库斯山区岩洞里的陶器,可以理解为后来人的遗物,因为粪便的年代并不能证明陶器的年代。单就“圆头人”岩画而言,它也出现在涅伽达文化时期的岩画上。如果阿卡库斯山区的圆头人放牧岩画的年代为公元前7000年,为何会出现在三千多年后的涅伽达时期的岩画上?如此巨大的文化断层只能说明包括陶器在内的阿卡库斯山区的整个遗存不过是涅伽达文化时期的产物而已。至于比尔·凯施巴(Bir Kiseiba)与纳布塔·普拉雅(Nabta Playa)”文化遗址的年代,可以确定没有科学测年,只是部分学者的推测而已。这些遗址的年代推测同样存在巨大的文化断层(4千年)这一显著问题。④

根据杨建华教授,在甘尼·达勒遗址(共分5层A-E)的D层发现的一个陶罐,“后经研究确定是一个泥罐,由于失火被烧成陶器”。⑤至于甘尼·达勒遗址遗址发现的其它据说是低温烧制的陶器,很难说不是跟失火或埋烧有关。

根据《史前人类简史》,扎格罗斯山麓的居民有反复将房屋填埋的习俗。这些土著们在房屋使用了一定时期后会将房屋捣毁,然后有意将一些物件扔进被掩埋的房屋里(可能是某种仪式)。几个月后,人们会在填埋房屋的原地重建新的房屋。⑥因此,根据该习俗的判断,一些具有几米厚地层的遗址实际上年代相近,甚至很可能是同一群人留下的遗迹。除了火灾原因外,在填埋房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人们为了消除老鼠和跳蚤而烧毁房屋的可能性。或者说,古人这种反复掩埋房屋的习俗是一种祭祀仪式,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焚烧现象。因此,一些出土的泥塑品有可能会被考古人员视为低温烧制的陶器。

考古人员也是人,他们犯错的例子举不胜举。

至于土耳其的贝尔狄比(Beldibi)遗址,则查不到资料。如此早期的陶器遗址不被众多专著所引用这种现象本身说明了问题。

综上所述,即便依据最新修订的年代学,西亚地区最早的陶器制作仅可追溯至公元前七千纪初期。关于西亚陶器起源年代的上述论断,揭示了西亚陶器及彩陶起源年代的学术争议性。无论主流还是非主流,其观点均需严格的考古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①陈明远,金岷彬(B.Jinmin):“西亚的陶器时代”,社会科学论坛2012/7学术论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访问日期:2024-09-06。网址:http://iwaas.cass.cn/webpic/web/cns/paper/uploadfiles/1/SKLU201207003.pdf?eqid=99081c820055e3c700000003644f2326

②[英]史蒂文·米森著,王晨译:《史前人类简史》,第80页、第45章、第51章。

③温静、黄庆娇:《尼罗河畔的曙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70页。

④参见笔者的论文:《关于埃及农业起源的若干问题探讨》。

⑤ 杨建华:《两河流域史前时代》,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页。

⑥[英]史蒂文·米森著,王晨译:《史前人类简史》,第538~540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