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这天,长发大伯宰了一只不怎么下蛋的老母鸡,准备过节。
鸡太老了,肉就很难炖,把鸡肉下到锅里,添了一锅水,水开了,细火慢慢炖。烧了两筐木柴,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尝尝,鸡肉终于烂乎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洗了手,安排吃饭、啃鸡肉。
正在这时,大儿子秋生咕咚咕咚地跑进屋:“爸,妈,鬼子来了!”
立刻,全家紧张起来,长发大伯忙问:“从哪边来的?”
“东面!下了河堤,快进村了!”
“一定是白洋桥据点的鬼子!”长发大伯催促:“快!把鸡窝里的鸡都赶出来,堵上鸡窝,别让鬼子逮了去!咱往村西跑!”
一家人好歹收拾了一下,也顾不上锅里的鸡肉了,急慌慌往村西跑去,边跑边喊:“鬼子来了!到村东了,快跑啊!”
乡亲们也慌乱起来,扶老携幼,跑出村去,散在庄稼地里,四处躲避,不敢出声。
月朗星稀,轻风习习,万籁俱寂,只有秋虫在高吟低诵。
长发大娘看看左右,只有一双小儿女,却不见了秋生,小声喊了几声,也是没有人回应。“这孩子,跑哪去了?”长发大娘着急。
“这孩子也十三四了,知道好歹了,许是在哪儿猫着了吧。”身边的乡亲宽慰道。
时间一长,孩子们这个说饿,那个说渴,这可没招,谁也没有顾得上带吃喝。只好吓唬他们:“再说话,让鬼子听到,谁也活不成!”
地里的蚊子非常多,根本轰不过来。每个人都被叮得满头包,痒得受不了。没办法,村里有鬼子,痒也得忍着。
月上中天,大地一片银白。乡亲们心里纳闷:怎么村里没有动静?既没听到枪声,也没见烧房子的满天红光,以往鬼子进村,可不是这样子。
这时,听见道路上有人喊:“叔叔大爷们,没有鬼子!回家去吧!”
乡亲们听得出来,是村里的民兵喊的,就携儿带女地钻出了庄稼地,一个个围着民兵们问:“鬼子走了?”
民兵道:“我们在村里村外转了两圈,反正没看见鬼子。谁看见鬼子来了?”
长发大伯说:“我家秋生看到鬼子了,他说鬼子下了河堤了。”
“奇怪,几个路口都有人放哨,没看见啊。”民兵们沉吟。“秋生呢?”
长发大伯喊了几声,依然不见踪影。
一个民兵道:“会不会鬼子只是路过,下来摘几个梨子苹果?让这树林子挡着,咱们看不见?”
七猜八猜,大家琢磨不透。
乡亲们纷纷往回走。
长发大娘扯着嗓子喊秋生,还是没有回音,一家人钻进玉米地,找遍潜伏的地方,连个人影儿都没有。却让玉米叶子划得脖子又疼又痒。
长发大伯说:“也许家去了吧。”
无奈,一家人只好先回家看看。
一进家门,发现屋里点着灯,轻轻进屋,却见秋生坐在桌前啃着鸡爪吃得正香,桌子上一堆鸡骨头。
秋生猛然看到父母回来,连忙下炕:“爸,妈,你们回来了?”接着又解释,“我也是才回来,这些鸡骨头是鬼子吃的,我就啃了个鸡爪!”
长发大伯心里起疑,掀开锅盖,看窝头好好地熥在锅里,明白了八九。把窝头端出来,用勺子捞了捞,一块肉也没有,只剩鸡汤了。
让这兔崽子给耍了!长发大伯火冒三丈,但他不动声色,尝尝汤还不凉,吩咐吃饭。
鸡汤泡窝头,一人一碗。一家人饿坏了,拿起筷子大口小口地吃起来。
唯有秋生,勉强吃了两口,说不吃了,放下了筷子,坐在一边剔牙。
长发大伯放下碗,起身到外屋寻了根烧火棍,进来就摁住了秋生,雨点般地打了下去,边打边骂:“叫你馋!叫你馋!为了几口肉,折腾全村人担惊受怕!亏你还是个当哥的,就给弟弟妹妹做这个样啊?”
秋生身上火烧火燎的疼,杀猪似地叫,还犟嘴呢:“爸!不是我!真是鬼子吃的!”
“我打你个小鬼子!”长发大伯火更大了。
当妈的看孩子哭得上不来气,就劝:“他爸,差不多就行了,别打坏了他!”
“不打他记得住吗?”长发大伯不肯停手。
“记得住!爸!我不敢了!”秋生哭着认错。
“记得住也得打!气死我了!”长发大伯发狠。
在之后的岁月里,秋生再也没有说过一次谎,每次想起当年的荒唐事,就后悔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