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又称为人类的第二基因,它与我们的许多疾病有着很强的关联,我们通过对肠道微生态的结构水平评估就可以预测肠道菌群与疾病的风险关系,也能够找出肠道菌群与我们身体合成代谢能力的关系。
肠道微生态关乎人体健康。人体内的细菌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如何进入人体的?科学家眼中的人是有90%的微生物细胞加上10%的人体细胞构成的超级生命体。定置于人体不同的部位,如口腔、消化道、生殖道的微生物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的十倍。合成的基因数量是人体基因的至少150倍以上。这些微生物中99%的是细菌。而80%的细菌分布于肠道,形成了肠道菌群这样一个庞大的微生物体系。
2005年以来,国际上重要刊物如自然、科学杂志上专门开辟专栏,讨论肠道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表明微生态可以为人体提供营养,获取先天免疫,是人体相当重要的器官之一,损坏肠道微生物就是破坏人体健康,由此我们说肠胃菌群是人的第二基因。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通过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分析判断,可以预判我们今后可能会出现的疾病。那么,如何保护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维持其人体正常的合成代谢能力,这是我们研究肠道微生态的目标,那么如何帮助我们远离疾病呢?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基因组学联合研究中心开展了微生态与人体健康的检测研究,简称16S检测。
16S检测主要是对肠道微生态物种结构水平及多样性评估,分析与各种疾病的风险关系和人体合成代谢能力。
我本人有幸参加了这一检测,检测内容有五个,主要是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有益共生菌的丰度、丁酸产生菌丰度和主要有害致病菌丰度。
1、微生物物种多样性。是代表微生物种类和丰度的多与少,跟膳食结构是否平衡相关。物种的多样性代表着肠道微生物的稳定性、抗性和快速恢复力。
2、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之比,如果比例失调,以三大产能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密切相关。同时与肥胖、三高等疾病相关。
3、有益共生菌丰度。是指维持人体健康的双歧杆菌与乳杆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有益共生菌(好的细菌),对维护肠道菌群平衡至关重要。
4、丁酸产生菌丰度。丁酸是结肠上皮细胞再生和修复的主要营养物质。丁酸产生菌的多与少与机体抗炎症能力密切相关。
5、主要有害菌丰度,是检测21种主要致病菌的丰度,此类细菌移位或者过度生长,都会引起相应疾病。
通过对21种致病菌的检测可以判断一些疾病。
1、与糖尿病(二型)风险评估: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逐年攀升的代谢新的疾病,其高发病率和致残率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肠道菌群与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菌群紊乱可引起只脂多糖(LPS)含量异常、诱发慢性炎症。比如说致病菌BCAAs 如致病菌主要产生菌有几倍升高,就有可能诱发糖尿病。
2、与结直肠癌的风险评估: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高发癌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而且80%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没有家族史属于散发病例。也就是说环境因素很可能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的多油、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与结直肠癌高风险密切相关。
如致病菌脆弱拟杆菌和巨核梭扞菌组合丰度都很高,就有可能使患糖尿病的风险加大。
3、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评估: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囚。目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是降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例如用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了30%,然而大量患者对其不敏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一步恶化,导致心肌梗死或中风等病症。
如致病菌LP S主要产生菌、T M A主要产生菌、链球菌属、肠扞菌科丰度增加,就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需要综合评判菌群整体状态。
4、与高血压的风险评估: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作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人体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糖脂代谢紊乱、肥胖、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关系,肠道菌群与生物钟紊乱,中枢血压调控等也有关联。
如高血压与菌群失调程度、菌群多样性有关,菌群失调和多样性减少,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与肥胖症评估:
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在肥胖人群与体重正常人群中具有明显差异,肠道内的肥胖菌含量往往能影响我们的体重,肠道菌群,一方面通过调节代谢影响能量的吸收,另一方面直接调控脂肪的代谢与存储,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我们体内的脂肪含量。
如肥胖主要与LPS主要产生菌等致病菌有关。
通过微生态肠道菌群的检测,可以发现和预测未来的疾病,但只是预测,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如果检出1~4种高丰度的致病菌,如果目前尚无疾病的表现,需要有防范的意识,若目前已出现了不良反应如腹泻便秘,或其它非正常表现,建议视情况就医,及时查明原因适当处理。
2022年12月15日随笔于合肥绿苑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