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复盘了,最近这两个星期实践和思考了很多事情,其实还是很值得记录一下的。
首先,关于育儿方面,我开始实行“放手”+“夸奖”的方式。
这个月开始我真正试着在学习方式及其它方面“放手”,并让孩子慢慢学会独立自主,让他知道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负责,并逐渐脱离对我的依赖。这主要是源于我听了钟琴老师的育儿课程,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钟老师说那些家长一直管着的孩子,学习成绩通常都不会好。因为我们不可能一直管他到初中、高中,而且后面的学业已经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了,必须要由他自己去处理了。到那个时候如果他还是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在钟老师的课上,有两句话让我很有感触:1.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管的家长。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关于家庭教育,家长们真的是好好学习,并将正确的育儿方法运用起来,是好的家庭教育的必经之路。
因为通过学习我发现,有时孩子出现的“问题”,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的问题,有的可能是孩子生理或是能力没有达到,所以他们才做不了。父母们有时对孩子期待过高,总以为是孩子不够努力和用功,其实是误会孩子了。
另外,父母一定要经常鼓励孩子,运用“细节+感受”的方法来夸奖。因为夸奖是一个积极的正向引导,它会带给孩子正能量,人们也更愿意在正能量的影响下做出改变。最近我经常夸奖儿子,特别是那些我希望他改变的小缺点,只要他做的好我就表扬他,他就会表现得更好,亲测有效。
不过,关于育儿,我还是要继续学习,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只有让孩子独立起来,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做自己的事情。
其次,我开始喜欢读“闲书”了。
最近读的书都不是那种特别烧脑或是个人成长类的工具书,而是一些有意思的书,比如《挑战古人100天》,散文集《朝向一朵花的盛开》等等。双十一买了一本安妮宝贝的小说和崔Yong元的新书,虽然还没有读但是感觉会很有意思。
我开始觉得读书的目的不应该只是解决问题,愉阅自己同样是读书的目的之一,这和提升自己,读书变现没有一点关系,就是一种单纯的想要读书,从书中发现一些好玩观点的过程。
可能是受到了樊登老师关于自由阅读是一种探寻,可以开拓更多的认知领域观点的影响,近来读的书都没有什么太强的目的性,读书的目的趋向说放松内心和单纯地体会其中的乐趣。这咱感觉会让我不知不觉地更加热爱起生活来了。
读“闲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做思维导图,写读书总结什么的,只需要用心体会就好。但要是读一本工具书去学习并实践其中的方法,就需要花很多的精力了。要吃透一本书,去消化和实践,用于这些工作的时间要远在读书本身之上。
第三,关于副业,我觉得我可能无法靠它咸鱼翻身了。
自从重温了秋叶老师《高效学习七堂课》里关于定位力的章节,我开始思考自己副业的定位在哪里。其实很久之前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早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我要做与读书有关的事情。
周末时我认真研究了一下小Hong书,然后打算对标一个拥有9万多粉丝的读书博主进行学习。我去分析她数据好的笔记,并且记录下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最难实现的就是更新频率。因为我发现做得好的博主几乎是每天日更,这我确实是做不到的,况且自己读书的数量和我也就是能写写书评之类的,不过今年也算是靠写书评收获了很多免费的书,有很多书都是相当不错的,或许我可以发一篇笔记,写写我是如何获得免费的约书的,应该会比较受欢迎。
但是这个事情我也不想放弃,虽然更新的频率无法保证,但是至少可以保证自己分享出来的内容是优质的,慢慢积累吧,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第四,公公病情发展快,随时做好准备。
这个话题说来有些沉重,公公的胰腺癌真的发展得太快了。他们十一从我家这边回老家,这才一个多月的工夫,老人就已经到了抽搐和昏迷的境地了。老公昨天晚上接到家里有通知,急急忙忙订了一趟硬卧车回家,我觉得我和孩子有可能在这个星期之内可能也要赶过去了。
不过现在国家对于疫情还是控制得挺严格的。有点担心孩子回来会被隔离,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老人过世作为子女必须要尽好最后的孝心吧,无论怎么样都得回去送公公最后一程的。
另外我这边的工作也需要提前安排好,尽量把能做的都提前做了,不要给别人留下太多的工作。单据和项目尽量提前准备,同时拷贝一些工作到移动硬盘里,毕竟现在部门缺人,不能真的什么都不管了。
现在只希望可以让公公少受些痛苦吧,真心为公祝福和祈祷。
OK,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