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中午打了个短电话,晚上连了个长视频。我不是要说节日祝福,只是听母亲说说话罢了。
母亲今天所说的是个全新的话题,有关公交车司机的。话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老家不久前刚刚通了公交车,公交司机也都是新面孔。在这之前,连接我家和市里的都是私人短途客车,客车司机都是我们四里八村的乡亲,彼此自然相熟。
车是新车,人是生人,这“一新一生”就演绎出了不少故事。
母亲说,上次她乘车时,遇到了一位热心的公交司机。母亲和老乡聊天时,提到了儿子所住的小区名字。那位司机就告诉母亲,她不必从终点站下车,可以随他的车再往前坐一段,因为他们停车充电的地方就在母亲所住小区的隔壁。
虽然隔着屏幕,但从母亲的转述中,我都可以听到她内心的欢喜。母亲自然应该欢喜:一是意外之喜,瞬间省去倒车的麻烦;二是遇到好人,举手之劳却能解己之难;三是母亲这人最为朴实,所以也最懂他人的善良。
不待我去评论一二,母亲继续自说自话:那个司机真不错,待我下了车他还告诉我怎么走。而且,那司机还告诉我,下次如遇这种情况还可以把我捎过来,但是反向乘车时,不能在这里上车,一定要到车站去乘车。
我赶紧插了一句,人家也有顾及,毕竟不是私人客车。公司都是有规章制度的,我们还是要遵守,不然出现了意外,彼此都不好说。母亲附和着说,那肯定是的。然后,她语气突变,愤愤地说,我们不是爱占便宜的人,只是今天的这位司机太让人难堪了。
依然是不待我这个捧哏问个“为什么“,母亲就继续她的单口相声。从她气愤的重复的自问自答的转述中,我大概捋清楚了这么几件事情:
一、她问司机在哪里停车,司机回复是:在该停的地方停车。她又问是否还去那个小区给车充电,司机回复是:也许去也许不去。母亲看着司机的大长脸,听着司机那不算回答的回答,自然是窝了一肚子火。
二、有个老汉上车后,就近靠在门口的栏杆上,结果导致那个提醒下车的按钮一直响个不停。可气的是,那位司机不说怎么办,就一直狠狠的说“能不能不按那个按钮”。因为新车的缘故,有些人尤其是上了岁数的人们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可是,那司机只管抱怨,就是不提醒乘客怎么做!可想而知,母亲看那司机就更不顺眼了!
三、下车时,母亲和侄儿都没听清楚报站,结果又下错了站。本来就窝了一肚子的气,这岂不是又火上浇油?
母亲一口气说完后,才问我:你说气人不气人,怎么能有这样的司机呢?我没有说这司机应该投诉,而是说:也许他刚刚被调整了工作线路,他不愿意跑山里这条线……你坐了好几回车了,其他司机不都挺好的?
说起别的司机,母亲脸上的愤怒一扫而光,又回到了那个不错的司机身上。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爱憎分明,但她多半儿记住的是他人的好。
我知道,母亲还会向他人再说起这两位不同的司机的。这里的他人,可能是她下班回家的小女儿,也可能是她无话不谈的大姐。我不知道,他们又会有怎样的对话?
其实,生活就是不断的遇见,遇见不同的他人,有的温暖,有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