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因为养的猕猴太多而家财匮乏,于是养猕猴的人就打算限制猕猴的食物。他对猴子说,早上给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栗子,猴子大怒,直到他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们听后,认为栗子的数量增加了,都很满意的接受了。
虽然食物的总量是一样的,但是养猴人用数字的陷阱欺骗了猴子,这种做法不由让人掩卷深思。但是猴子为什么会上当呢?仅仅是因为早上得到的多吗?
想想也是合理的,早晨起来就要开始一天的忙碌,如果早晨起来能吃饱,那一天就会有精力,晚上反正快要睡觉了,少吃一点,正好减肥了。还别说,这种分配食物的方式还挺健康的。难道这是一群懂得养生的猴子?
还有一点,我估计养猴人估计是早晨开饭前和猴子说的,对猴子来说,早餐就在眼前了,现在能多吃一点是一点,管他以后呢。如果养猴人是在晚餐前说的,我估计猴子就同意朝三暮四的方案了。说白了,这群猴子就是活在当下的一群猴子。比如我们把时间线拉长,公司有两种发放工资的方式,一种是将年薪的70%平均单每个月发,剩下的30%年底发;另外一种是将年薪的90%平均到每个月发,剩下的10%年底发,估计绝大多数人都同意方案二,虽然总的薪资不变。原因有几点吧,首先每个月多拿到的部分就算存到银行也有利息吧,这个收益是自己的;其次年底的那部分可能存在风险,假如公司给你得考评很差,年底那部分给你乘以一个小于1的考评系数,那年底的部分越多损失就越大;再比如公司如果中途破产了,这样很明显第一种方案对我们来说损失更大。
忽然想到一个吃西瓜的故事,就是用勺子吃半个西瓜,你是从中间往外面吃还是聪外边往里面吃?我估计大部分人是从中间往外面吃,道理可能很简单,先把最好的部分吃掉,而且每一口都是剩余西瓜里面最好的,这证明你可能是一个以当下为导向的人。而从外面往里面吃西瓜的人,虽然每一口都是剩余的西瓜最差的,但是西瓜会越来越好吃,就是未来可期,说明你可能是一个以未来为导向的人。我们可以从心态上来分析这两种人,以当下为导向的人,刚开始就把最好的部分吃掉了,剩下的都是最差的,就是未来只能越来越差,这种情况下的心态也只会越来越差;而以未来为导向的人,虽然每一口都是最差的,但是每一口都比上一口好,就是未来会越来越好,这种情况下的心态也一定越来越好。
故事里面的猴子绝对不会想这么多,但是我们人会考虑很多,其实根据平衡理论,你的能力决定你的价值,如果你的价值值1万每个月,那如果有人开价10万每个月,刚开始你会感觉很好,因为开始大家是用月薪10万的眼光来看你;但是后续只能越来越差,直到让你崩溃,因为你的能力严重不足,大家就会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你,人性就是这样。
我们都希望走上坡路,生活越来越好,事业越来越顺;没有几个人愿意走下坡路,但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走上坡路是要克服重力做功的,就是你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就要求我们活到老,学到老,用知识来武装我们,把知识变成力量!